萧十一眯着眼,盯着前方那块巨大的石碑仔细确认了,三石峡三个大字镌刻在上面非常醒目。
终于要进入了西羌控制地了,这一路奔波了半个多月,已然走了一千一百多里,五十人队里即便全数骑兵的情况,此刻也感觉非常疲累。
西羌和隆武的商道中断差不多十二年了,这期间里,往昔的通道路径,要不是被大军因为各种军事原因堵塞,要不就是因为大自然神奇的自愈恢复,全然改变了形态,本来的官道路线有些面目全非了。
萧十一作为前期探路的队长,身负着各种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得为商盟大队出行时,重新规划出一条最优化便捷的行军路线图出来。
三石峡就是标志,此处正是西羌和隆武两边,实际划界的标志点,向西为西羌实际控制线,往东则为隆武控制。
或许有人好奇,为何隆武控制线延伸如此之长,最终的实际控制线却在翠云山脉那一段,中间一千多里啊,为何都不派人驻守恳屯,反而荒废至此?
这个答案萧十一可以答出一部分,戴鲲可以答出一部分,杨光则可以说出更多的东西。
如果让萧十一回答,他肯定是这番话,别看这一千多里的路途之远,就以为此地可以容人。以他和骑兵小队的观察,实际上,此处大多属于那种沙土堆积的山丘之地,道路难行,即便少量土山石山可以立足,就能产出养出众多人口聚集之需么?笑话而已。
如果让戴鲲来回答,他可能会说,这千里之地看着广袤,实则大多为不可集中生存的沙土丘陵,一旦夏日里大雨就会引发山洪泥石流造成灾难,事实上,就连挤出能够安身的地段,也是少的可怜,即便这里有一条三干河蜿蜒流淌,可它处于整个地区的底部,想要聚集人手开垦,也需要无数的水利基建投入,与实际产出对比下,太不划算,不可取不可取。
如果让杨光回答,则是另一种答案,西羌与隆武当年的三场大战,有两场都在在这里发生,初时就已经杀得人头滚滚,两边基本将这个地方弄成了不毛之地,加上土地不适合大规模耕种放牧,因而双方都没有对这里进行实际控制,反而将它变成两边的缓冲,谁也没有主动打破,这是其一。
其二,即便朝廷有心恢复羌都府设置,以目前朝廷的财政,绝然也担负不起如此重负,所以,几场大战后,隆武的实际控制线,被迫缩回到了翠云山一带,实属无奈。
隆武建国初的实际控制线,实际就是在这三石峡,初时的西羌都卫府也在这之后的三十里地,划归成了一个小集镇,可惜现在已经是荒草萋萋物是人非,只有些许残檐断壁,还能窥见少许昔日荣光。
三石峡,此为隆武朝上下的伤心之地,也是一个很深的痛点。
或许有人说,这如此之长的地界里,就真没人生存麽?答案是否定的,萧十一他们这一路行军,也发现了少许聚集地村落,还有些山匪强盗夹在其间,甚至有些原本想把他们当成肥羊宰杀的,可是一看到全副武装的骑兵队伍,自然也不敢露头出声了。
人类的生存意志,从在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即便再是穷山恶水之地,为了生存活命,总还是有些人能够挣扎其中。
这便是羌武商道前世今生的基本情况!
萧十一安排了一个十人小队,由萧十五带领着开始回返,他则带着剩余的队伍继续前行绘图交涉,打通前期的准备工作。
前期的路线图一旦绘制完成就必须回转,这是庄峤的交代,毕竟还是时间紧迫,一旦商盟组织汇聚完成,就要正式开拔了。
翻过了三石峡,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一片无尽的草原,此刻正是草原上生机勃勃的时候,绿意遍野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盛放,只让人恍惚进入了仙境之中。
行进了小半天,才看到了一个小小的部落聚集地,对方似乎对他们这一队贸然闯入的不速之客,怀着极大的戒备之心,还远远的有着五六里地时,就听到了呜呜号角吹响的声音。
那个小部落非常警醒防备,远远地观察了萧十一他们的旗帜后,这才有一支三十多人的骑士向着这边过来。
“你们是隆武人,为何到我们这黑鹰部的驻所?”最前面一个身材魁梧的黑脸庞大汉,估计是这个部落的头人。
“黑鹰部的头人有礼了,我等是隆武平州民卫军辖下,此回来西羌正是为了友好通商而来。”
整个队伍里,目前能听得懂这叽里咕噜西羌语的,也不过寥寥数人,庄峤先前培训的第一批西羌语培训班,多数都是亲卫参与,萧十一名列其中。
“通商?!”这个词汇一出,只让这个大块头头人有些不可置信,毕竟两边断绝商道已经十多年了,以前也不是没有少数幸运儿穿过了这片险地过来交易,但是正式挂了名号的,这还是十二年里的头一回。
意识到这是个大事情,头人也没有为难萧十一他们,而是将他们请进了部落里好生款待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