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州的一些丝绸大商,也不知从哪个渠道得知,庄峤会组建史无前例的商队重开西羌通道,拐着弯递来了想要参会的信息。
这下子平江口和黄滩镇两边热闹无比,就连布政使杨光都来信询问了基本情况,并让庄峤及时去崇武一趟咨询具体事务。
看样子,大家都被这两年丝绸锦缎的积压搞得喘不过气,急需一个外销的渠道窗口啊。
以前跟西羌的贸易,多半也是一些游商搞的,规模很小不说,安保问题也特别突出,别以为翠云山只是个例,实则从隆武到西羌的这一千多公里,会经过无数的大山峡谷沟壑,一路上山匪强盗不断,加上游牧民族本性彪悍,做无本生意的大有人在,所以一般的小商小户能够全身而退的,实比登天还难。
但这也造成了两边经贸往来的差价之大令人咋舌,利润之高下,还是有无数抱着侥幸心态发财者前赴后继,最终便宜了翠云山梁兵付泉这些人。
据说西羌之外的朝十国,是个酷爱丝绸的国度,那里遍地黄金,对丝绸的偏爱到了狂热,以至于一匹丝绸十斤黄金,一匹锦缎一匣宝石之说,曾一度让隆武朝也为之震惊,但万里之遥的距离让这种传说变得有些虚无缥缈。
庄峤倒觉得这并不是空口白话的传言,事实上前世的丝绸之路从汉开始,一直沟通中西的文化物质交流,产生了无与伦比的价值,也让丝绸瓷器这种代表绝高文化内涵审美的物件,深深打动了西方,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种内外的沟通已经中断了接近十个数的年头,双方间的大战之前,其实稳定的贸易是互利互惠的事情,现在两边都如此艰难的情势下,总得有一方主动出手的。
之前不是没人想过重开商道,但是受到诸多条件限制下,最终不了了之,殊为可惜。
根据庄峤的调查,西羌现在也过得艰难,自从跟隆武朝两场大战下来,明面上看取得了胜利,实则是大伤元气,毕竟蛮族的治理国度方式,明显比不上农耕文明的恢复速度,这是其一;其二,原本就是捏合在一起的部落制政权体系,一旦最强大的虚弱过后,剩下的野心者又有谁不想取而代之。
还不用更多细节上的考量,庄峤就敢肯定,如果西羌的实际统治者,只要不是头脑发昏的存在,基本对商队的重开商道之举,绝然是举双手赞成的,但能不能做到,就要看最终实际操作了。
戴鲲虽然嘴巴上威胁了庄峤,但他教学庄峤他们学习西羌语却是毫不含糊,说起来,管礼部的华文冲,竟然在西羌语上的造诣反而没有戴鲲雄厚,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但世间安有完人呢?华老头本职优势工作还是教学,也怪不了他。
萧干果然还是得到了华夫子重新修整的兵书,如获至宝的他开始通宵达旦的学习,短短时日之后,庄峤有些惊讶了,觉得萧干的气质似乎隐隐有些突破改变,但变在哪里他又很难述说。
就像你平常看惯一个朝夕相处穿着体恤的伙伴,突然有一天西装革履人模狗样站在你面前时的惊讶,人还是那个人,但气质似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孙子兵法真的那么神奇麽?庄峤有些不信,但他已然知道了某些结论,萧干这种天生领兵的人,对于孙子兵法这种理论性书籍的理解和运用,绝然会比一个舞文弄墨的书生,强了不知多少倍。
有些人是天生的将种,却终其一生很难成为出色的统帅,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这种理论性的支撑和运用模版指导。
萧干觉得自己何其有幸,在他陷入到军事认知发展瓶颈的关键时刻里,突然得到庄峤这本旷世巨作的提点,以至于统兵之道的融会贯通,自然一日千里。
这就是庄峤觉得萧干气质变化的根本原因吧?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一个统帅但凡能做到其中一条的,基本都会在青史上留名.
距离在富平召开的商盟联络会还有几天时间,庄峤决定在此之前,先去崇武一趟,毕竟杨光那里的召唤已经来了两封信,不去应对也说不过去了。
所以,这一回庄峤带了李秋和亲卫,直接向着崇武城再度出发。
在布政司衙门又一次见到了通判周怀民大人,这一回,周大人乐呵呵地给庄峤带了路,不但如此,还相约他与布政使见面过后,去城里最好的酒楼接风。
以周怀民远比庄峤高了三个等级的身份相邀,自然容不得庄峤推脱,无奈之下只得先应下来。
杨光的办公地里人来人往,甚至待客房外还有不少等待求见的不同品阶官员,庄峤这种一来就被接待的,属于很罕见的情况,导致那些人纷纷打听这个少年仔究竟何许人?
在得知庄峤的身份后,有的人哼哼,有的人羡慕,也有的人目光阴森,无论哪一种,其实跟庄峤都无多大关联,只要杨光还在平州一天,这些人即便心有鬼胎,也见不得就能拿他怎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