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火药的成功制备,如同在无尽黑暗中点燃了一盏微弱的灯,让江辰看到了切实的希望。但那一点点产量,仅仅足够几次小规模试验,对于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无异于杯水车薪。窝棚环境太过恶劣,空间狭小,人员混杂,气味难以掩盖,每一次操作都如同在火药桶上跳舞,风险极大。
他必须有一个更安全、更隐蔽、能够进行稍大规模生产的场所。
这个念头如同野草般在他心中疯长。接下来的几天,他一边继续用严酷的纪律操练那帮渐渐开始习惯“规矩”的士卒,一边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仔细观察着黑山墩戍垒的每一个角落。
他的目光越过营房、校场、库房,投向了戍垒外围那些被遗忘的区域。坍塌的旧工事、废弃的矿坑、乱石嶙峋的陡坡背面、甚至是垒墙之外那条结冰小河旁的茂密枯草丛…
这些地方人迹罕至,危险且不易到达,但正因如此,才可能避开无处不在的眼睛。
他需要做出选择。一个足够隐蔽,能避开巡逻队和潜在监视,又能相对方便他独自往返,并且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比如靠近水源以便处理硝土)的地方。
经过反复权衡和几次借口巡查营防的短暂勘察,他最终将目标锁定在垒墙西南角外,大约一里多地的一处地方。那里有一个半塌陷的旧窑洞,据说是很多年前戍卒尝试烧制陶器失败后废弃的,洞口被大量的枯藤和积雪覆盖,极其隐蔽。更重要的是,窑洞深处竟然有一小股未曾完全封冻的渗水,水质虽然一般,但足以满足初步的冲洗和混合需求。而且这个位置背风,能一定程度上掩盖气味和声音。
地点选定了,但如何往返,如何运送材料,如何保密,都是难题。
他不可能频繁离开戍垒而不引起怀疑。每次外出,都必须有合理的借口。
机会很快来了。队副(暂代王麻子职权)下达指令,要求各火派出人手,轮流前往垒外收集枯柴以作燃料,并强调近期可能有上官巡查,务必保证营内整洁,多余的垃圾也需运至垒外指定地点深埋。
这指令看似平常,却让江辰心中一动。
收集柴火、处理垃圾…这都是绝佳的掩护!
他立刻下令,第十火全员参与,分为两组,轮流外出执行任务。他本人则每次都亲自带队,美其名曰“严加督导,防止懈怠”。
第一次带队出垒时,江辰的心弦紧绷到了极点。他故意选择了一条会经过那旧窑洞区域的路线。队伍里的士卒,包括赵铁柱在内,都对这苦差事抱怨不迭,只顾着低头捡拾枯枝,或抬着那点可怜的垃圾,根本无人留意周围环境。
江辰则一边呵斥着他们动作快点,一边用锐利的目光飞速扫视,记忆着地形、巡逻队的规律、以及可能的观察点。
一切顺利。
第二次,第三次…他逐渐熟悉了路线和时间差。他开始在队伍分散劳作时,借口“探查更远处柴火情况”或“寻找合适的垃圾掩埋点”,短暂脱离众人视线,快速接近那个旧窑洞进行更仔细的勘察。
窑洞内部比预想的要深,虽然部分坍塌,但深处仍有足够他操作的空间,而且异常干燥。这简直是天赐的场所!
勘察完成后,真正的挑战开始了——如何将必要的工具和初步收集的原材料秘密运送过去。
这需要极其谨慎的计划和精准的执行。他不能携带明显的东西出垒。
他首先盯上了那些需要“处理”的垃圾。一些破旧的、沾染了油污的麻布片,几个裂了缝的陶罐,甚至一些废弃的皮革边角料…这些东西在他人眼中是废物,却是他用来过滤、盛放、隔离的宝贝。他利用职权,将这些“垃圾”悄悄收集起来,混在真正要丢弃的杂物里。
外出时,他亲自负责“监督”垃圾掩埋。在选择掩埋点时,他会故意选择靠近旧窑洞的位置。然后,趁其他人忙着挖坑或拾柴时,他以极快的速度,将那些有用的“垃圾”从废品堆中挑出,迅速塞进窑洞入口的藤蔓和积雪之下藏好。
工具也是如此。那个破瓦罐筛子、那块薄铁皮、木棒…都被他拆解或包裹起来,分批夹带在柴捆中,或者利用同样的“垃圾处理”法,一点点转运出去。
这个过程缓慢而惊心。每一次行动,他都感觉背后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王麻子的怨毒,周卓的审视,甚至还有那个独臂老兵赵铁柱偶尔投来的、难以捉摸的目光,都让他如芒在背。
但他没有退缩。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前世特种作战养成的隐匿技巧,让他总能找到最恰当的时机,完成一次次危险的“蚂蚁搬家”。
与此同时,他并未放松对原材料的收集。戍垒厕所墙角的硝土几乎被他刮地三尺,但产量越来越少。他开始将目标扩大到所有阴湿、人畜粪便堆积的角落,甚至冒险在夜间潜入马厩附近刮取。硫磺依旧是最难获取的,他只能依靠那次幸运的发现,一点点省着用。木炭则相对容易,他可以借口需要取暖,自己悄悄烧制一些柳木炭,然后磨成细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