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小组,目标针对王勇部中下层军官。可利用其军中存在的克扣军饷、欺凌士卒、派系斗争等问题,或重金收买,或设局要挟,或晓以利害(如暗示虫达欲牺牲其部),在其军中楔入钉子,不仅能获取战术情报,关键时刻或可制造混乱,甚至阵前倒戈。”
“此外,”李凌继续道,“对现有情报网络,需进一步强化。增派精干斥候,化妆成牧民、商贩,甚至流民,深入朔方腹地,重点监控其粮草囤积地、主要通道、兵力调动枢纽。对朔方与我北地接壤地区的地形、水文、村落情况,需绘制更详尽的舆图,以备不时之需。”
公孙阙肃然应道:“臣明白!此事关乎北地存亡,阙必亲自遴选人员,制定周密计划,稳妥推进。然,此类潜伏,耗费时日,且风险极高,需有长期经营之准备。”
“无妨。”李凌摆摆手,“此事急不得,要像熬鹰一般,需有足够的耐心。钱财物资,由你支取,无需吝啬。但要记住,人选第一,宁缺毋滥。”
“诺!”公孙阙郑重领命。
“高顺将军,”李凌转向高顺,“军事方面,万不可因情报工作的加强而有丝毫松懈。相反,要外松内紧。边境巡逻照常,但可适当减少白日大队人马的活动,增加夜间和小股精锐的潜出侦巡。各营训练,要加强针对攻城防御、山地作战、夜间突袭等科目的演练。尤其要确保狄道及边境各堡垒的城防设施完备,粮草军械充足。要给虫达一种错觉,我北地正忙于农事,边备似乎有所松懈,诱其犯错。”
“末将遵命!定让将士们时刻保持临战状态!”高顺慨然应诺。
计议已定,公孙阙与高顺分头准备。一场无声的、却可能决定未来局势的暗战,悄然拉开了序幕。公孙阙动用了其掌握的最隐秘的资源和渠道,开始物色和培训合适的潜伏人员。而高顺则调整了边境军事部署,表面上一切如常,暗地里却加强了对重点方向的监控和部队的针对性训练。
数日后,李凌在公孙阙陪同下,微服前往城西的“四方馆”,探望在此学习的河西羌胡子弟。经过数月的适应和学习,这些少年已基本克服了语言障碍,对汉地文化和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李凌的到来,让他们既紧张又兴奋。李凌温和地询问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观看了他们练习书法、诵读诗书的场景,并赏赐了笔墨纸砚。他特意与休屠、浑邪两部首领的子侄进行了简短交谈,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连接汉与羌胡的桥梁。此举进一步安抚了河西部落,巩固了西线的稳定。
三月中下旬,北地郡境内普降春雨,淅淅沥沥,滋润着禾苗,农人们喜笑颜开,称之为“甘露”。然而,就在这春雨绵绵的日子里,公孙阙收到了第一条来自新启动的“吴钩”渠道的密报:王勇麾下一名掌管军械的司马,因嗜赌欠下巨债,正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此外,王勇与其副将之间,似因一次小的剿匪功劳分配问题,产生了嫌隙。
“王爷,机会来了。”公孙阙立即向李凌禀报。
李凌仔细看了密报,眼中寒光一闪:“很好。子通先生,此事由你全权运作。对那赌徒司马,可设局控制,重利诱之,迫其为间。对其副将,可匿名递送消息,暗示王勇欲独吞其功,甚至嫁祸于他,挑起内斗。但切记,火候要拿捏精准,不可操之过急,以免被其察觉。”
“臣明白!”公孙阙心领神会。
春雨过后,天空放晴,彩虹高悬。北地田野里的禾苗,在阳光和雨水的滋润下,愈发青翠茁壮。狄道城内,市井繁华,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在这片祥和景象之下,一张无形的大网,正悄然撒向东方。李凌站在王府高台之上,遥望朔方方向,目光深邃。他知道,与虫达的较量,已经从边境的刀光剑影,转入了更加隐秘、也更加凶险的暗战领域。布谷鸟依旧在欢唱,但在这悦耳的鸣叫声中,却隐藏着关乎生死存亡的杀机。北地的这个春天,在希望的田野之下,暗流汹涌。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前少帝纪:“(前少帝)四年春,北地靖王凌劝农桑,边陲晏然。”
* 家族史·始祖本纪:“前少帝四年三月,春耕毕,禾苗滋长。凌公洞察朔方虫达异动,决行‘潜渊’之策,令公孙阙遣死士潜入朔方,谋知敌情,釜底抽薪。明则劝农安民,暗则谍影纵横,北地之防,愈加深邃。”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上帝布泽于野,潜锋于敌,圣域之安,明暗相济。”
* 北地秘录·凌公潜渊谋远:“李凌于春耕后,密启‘潜渊’计划,遣谍深入朔方,欲制敌机先,其谋深远,非常人可及。”
(第三百二十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