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9年 汉前少帝四年 农历三月
时入三月,春意彻底席卷了北地高原。凛冽的寒风终于收敛了最后的锋芒,化作轻柔的东风,拂过原野。积雪消融殆尽,露出饱含水分的黑褐色土地。湟水解冻,水量丰沛,奔流而下,灌溉着两岸沃土。田野里,去岁秋收留下的秸秆已被清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新绿的禾苗。粟黍已长出数寸,在阳光下舒展着嫩叶;麦田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农人们忙碌在田间,进行着间苗、除草、引水灌溉等精细的农事操作。布谷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回荡在天地之间,预示着春耕春播的基本结束和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的到来。狄道城外,一派繁忙而充满希望的农耕图景。北地郡在靖王李凌的强力督导和郡府的有效组织下,顶住了朔方王勇部春季以来持续骚扰的压力,成功完成了春耕生产,且播种面积较去岁还有所扩大,禾苗长势普遍良好,为又一个丰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这看似一切步入正轨、欣欣向荣的表象之下,李凌的头脑却异常清醒。与朔方都督虫达及其爪牙王勇的矛盾,并未因前段时间北地军的坚决反击和长安方面的申饬而根本解决,只是从明面的频繁冲突转入了暂时的、更具欺骗性的沉寂。边界的平静,更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间歇。虫达此人,性格阴鸷,睚眦必报,绝无可能轻易罢休。其暂时的退缩,或许是在酝酿更大的阴谋,或许是在等待更有利的时机。被动防御,绝非良策。李凌决意利用春耕已毕、农事转入相对平稳的田间管理阶段这一战略窗口,将更多的精力投向情报与反制领域,不仅要严密监控朔方的一举一动,更要主动出击,将谍报的触角更深地打入对手内部,掌握其核心动向,以期在未来的博弈中占得先机。与此同时,对河西羌胡的“怀柔”策略也需进一步深化,巩固既有成果,并开始着手解决内部治理中暴露出的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三月初十,天气和暖。靖王府议事厅内,窗明几净,已无需炭火取暖。李凌召集了郡丞公孙阙和都尉高顺进行小范围密议,长史周勃因需督导各县春耕后续事宜而未在场。
“王爷,”公孙阙首先禀报,面色沉静中带着一丝锐利,“近半月来,朔方方向表面异常平静。王勇部巡逻频率大幅降低,越境挑衅事件已基本绝迹。然,据我方安插在其军中的‘暗桩’冒死传回的零星信息,虫达似对前番失利颇为恼怒,曾严斥王勇行事不密,打草惊蛇。目前,王勇部主力仍集结于距我边境约八十里的老营,并未后撤,且营中工匠近日打造攻城器械的活动有所增加。此外,虫达本部兵马,亦有向东南方向,即靠近我北地一侧移动的迹象,虽动作缓慢,但意图难测。”
高顺接口道:“末将边境巡逻亦发现类似情况。胡虏学乖了,小股部队不再轻易越界,但其斥候窥探的力度并未减弱,只是更加隐蔽,多利用夜色或复杂地形。看来,虫达贼心不死,只是在改变策略。”
李凌静静听完,手指在案几上轻轻划动,仿佛在勾勒地图。他沉吟道:“虫达老谋深算,前番小挫,岂会甘休?其按兵不动,非是畏缩,乃是在积蓄力量,寻找我之破绽。打造攻城器械,兵马异动……其目标,恐怕已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边境骚扰了。”
【系统提示:宿主准确判断出对手战略意图的转变,从战术骚扰转向潜在的战略进攻准备,展现出敏锐的战略洞察力与危机预警能力… 宿主状态:于表面平静下洞察潜在危机,决策重心向情报获取与先制反制倾斜,展现出超前的战略布局意识…】
“王爷所言极是。”公孙阙眼中精光一闪,“被动防守,终非长久之计。我方情报网络,虽能获知零星消息,然难以触及虫达核心决策层。若待其大军发动,再行应对,势必被动。”
李凌目光扫过二人,决然道:“既然如此,我便不能坐等其发难。子通先生,是时候将‘潜渊’计划,推向深入了。”
“潜渊计划”,是李凌与公孙阙早在年前便秘密筹划的一项长期战略谍报行动,旨在向朔方乃至更高层级的对手内部,渗透并经营高水平的情报人员。此前因时机和人选问题,一直处于准备阶段。
“王爷的意思是……启动‘鱼肠’和‘吴钩’?”公孙阙压低声音。这是“潜渊”计划中两个最高级别潜伏小组的代号。
“不错。”李凌点头,“春耕已过,边境暂稳,正是时机。虫达、王勇内部,绝非铁板一块。其麾下将校,有忠于汉室者,有贪图富贵者,亦有对虫达跋扈不满者。此正我可乘之机。”
他详细部署道:“‘鱼肠’小组,目标直指朔方都督府核心。需挑选绝对忠诚、胆大心细、且具备相应身份背景(如落魄士子、获罪小吏、商贾等)的死士,设法接近虫达及其心腹幕僚,长期潜伏,获取其战略意图、兵力部署、与长安往来等核心机密。此事需极其谨慎,宁缓勿急,首要确保自身安全,建立可靠身份,徐徐图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