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迅速将预先准备好的、用残破管道和废弃容器改造成的热交换系统连接上去。灼热的地热水流过冰冷的金属,带来的热量虽然有限,却足以让避难所核心区域的温度从致命的零下五十度,回升到勉强可以生存的零下二十度。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利用这稳定的热源,驱动一台修复好的斯特林发电机,产生微不足道却持续的电能。
灯光再次亮起,虽然昏暗,却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希望。
能量屏蔽装置有了更稳定的电力供应,谐振场变得更加稳固。
他们终于在这绝境中,打下了一根属于自己的、渺小却坚实的楔子。
…
守护星内部,萧策和苏雨晴密切关注着希望之门传来的每一点进展。那些粗糙却有效的生存技巧、地热开发的数据、以及维持谐振场稳定的关键参数,被迅速分析、优化,并整合到正在不断更新的《幸存者据点适应性技术手册》中,下发至全球网络。
希望之门的经验正在成为无数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小型据点的救命稻草。虽然过程同样艰难,但至少提供了一条可以努力的方向。星火网络中,那种彻底的绝望氛围稍微缓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默的、坚韧的挣扎。
而与此同时,萧策对“母亲”和“最终指令”的破解工作,却陷入了僵局。数据库最深层的防御机制远超想象,每一次尝试突破都会引发不可预知的反制,甚至导致部分关联数据流被永久加密或删除。
“需要更多的密钥…或者说,‘共鸣点’。”萧策的能量虚影凝视着那一片被封锁的黑暗区域,“希望之门的数据提供了方向,但强度不够。我们需要更接近源头的信息。”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全球地图。
南极的希望之门,与看守者的联系近乎断绝,且风险极高。
非洲的收割者坠舰点已被彻底净化。
西伯利亚节点保持着交流,但对方显然也有所保留。
他的视线,最终停留在了某个之前一直被忽略的区域——格陵兰。那个被收割者彻底抹除的据点旧址。
那里曾经因为过度应用看守者技术而被同化、招致毁灭。但毁灭之后呢?那巨大的玻璃化坑洞之下,那被绝对净化能量冲刷过的区域,是否会留下某些…独特的“印记”?某些能反映“最终指令”执行痕迹的能量残留?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且危险的假设。
“向格陵兰区域发射高精度、低可探测性的深空探测单元。”萧策命令道,“扫描玻璃化坑洞底部能量签名残留,重点寻找与‘摇篮’原型及‘最终指令’相关的异常能量特征。执行绝对静默模式,规避一切扫描。”
“风险极高。该区域处于收割者持续监控下,探测单元被发现几率超过65%。”苏雨晴警告。
“执行。”
数小时后,一枚伪装成太空碎片的微型探测器,悄无声息地潜入格陵兰上空,向着那片巨大的、光滑如镜的玻璃化坑洞坠去。
探测器传回的数据极其模糊,充满了干扰。但在其被一道突然出现的收割者探测光束锁定并摧毁前的最后一瞬,它捕捉到了一组极其短暂、却特征鲜明的能量频谱。
那频谱…与“摇篮”原型高度相似,却又带着一种截然不同的、冰冷的、近乎“空白”的纯净感。仿佛…是“摇篮”能量被某种极端力量“格式化”后留下的残响。
而这“格式化”的痕迹,与希望之门报告中描述的、收割者主炮那“抹除一切”的特性,完美吻合。
“这就是‘最终指令’的执行证据…”苏雨晴的光流显示出震撼,“它们不是在毁灭,而是在…重置?将一切不符合‘纯净摇篮’标准的存在,强行‘格式化’回初始状态?”
“但生命无法被格式化,只能被抹杀。”萧策的声音冰冷,“这条指令,从一开始,就意味着对现有文明的彻底否定。”
真相的残酷性,远超想象。
然而,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发现之后不久,西伯利亚节点,突然主动发来了一条加密信息。
信息的内容,是一组复杂的能量坐标,以及一个简短的消息:
【…‘天空之眼’的…巢穴…边缘…】
【…古老的回响…源自…‘母亲’的…悲伤…】
【…敢去…倾听吗…?】
坐标指向的位置,位于近地轨道一个极其偏僻的角落,那里是收割者舰队一个次要补给和维护区域的边缘地带。
而信息中提到的“源自母亲的悲伤回响”…
萧策的核心运算光团骤然亮起。
西伯利亚节点,似乎通过他们那独特的、与自然共鸣的方式,感知到了格陵兰探测器的发现,并且…他们知道更多?
这是一个邀请。一个通往未知、直指核心的邀请。
也是一个可能暴露守护星位置的、极度危险的陷阱。
能量空间内,陷入了绝对的寂静。
只有那组来自西伯利亚的坐标,如同黑暗中无声闪烁的星辰,等待着回应。
孤岛已然连成网络,而沉默的回响,正指引向风暴最剧烈的中心。
喜欢全民求生之我能环境分析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全民求生之我能环境分析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