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门地下的嗡鸣不再仅仅是反应堆与机器的合唱,更添了一种紧绷的、血肉之躯与冰冷造物较劲的喘息。晶化生物的攻击从未停止,反而愈发刁钻。它们不再盲目冲击主入口,而是像拥有共享的恶毒智慧般,从冰层相对薄弱处多点挖掘,试图绕过加固后的防线。刺耳的刮擦声时而从头顶传来,时而又在侧方的墙壁后响起,永无休止地折磨着每个人的神经。
老杰克成了救火队员,带着最能打的一批星痕者,循着声音疲于奔命。新修复的防御炮塔确实威力惊人,冰蓝色的能量光束能轻易撕裂大型晶化生物的甲壳,但它们的能耗同样惊人,并且无法覆盖所有角度。每一次击退进攻,都意味着能量储备的消耗和阿信等人需要提取更多晶化残骸。
交易在继续。莫雨定期将提纯后的冰蓝结晶送入钻探通道深处,每一次投送,都能短暂地感受到那股浩瀚意识的扫过,以及随之而来的、对避难所能量系统的微弱“馈赠”和对防御系统的短暂强化。但这强化如同毒品,效果显着却短暂,并且似乎让希望之门更深地绑定在这未知的供给链上。看守者对于“摇篮原型”信息的索取也越发急切,每一次交流,那非人的意识中透出的偏执和冰冷就加深一分。
莫雨严格执行着萧策的指令,在提供关于收割者舰队动向的真实信息中,混杂着无法证伪的推测和延迟,并不断旁敲侧击关于“园丁”和“母亲”的细节。
【…‘园丁’…最初的维护者…忠诚…亦或愚蠢…】看守者的意识碎片断断续续,如同故障的留声机。【…遵循古老指令…修剪…守护…直至…‘母亲’沉睡…逻辑陷入循环…】
【…‘母亲’…万物之源…亦是…寂静之终…她的沉睡…即是所有错误的开端…】
这些信息被莫雨第一时间加密发回,尽管连接依旧时断时续。她同时加紧了对避难所能源系统的改造,阿信带着人按照守护星反馈回来的优化方案,艰难地加装能量缓冲和隔离装置,试图降低对看守者直接能量注入的依赖。过程缓慢而危险,几次险些引发能量逆流事故。
地面之上,南极的局势正在失控。火种方舟的活性提升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其表面的晶体结构仿佛活物般蠕动、增生,甚至开始“生长”出一些巨大而畸形的、类似炮台或能量发射器的器官!它喷吐出的不再仅仅是零散的晶化生物,而是成建制的、混合了不同兵种的“军团”,它们甚至开始携带某种由生物晶体构成的、能够发射浓缩红雾污染能量团的远程武器!
数个小型人类据点在一夜之间被彻底抹除,连求救信号都未能完全传出。
希望之门承受的压力最大。它就像一根钉在火种方舟扩张路径上的钉子,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攻击。废墟之外,晶化生物的尸体已经堆积如山,但它们依旧无穷无尽。
…
守护星内部,信息洪流已近乎海啸。
希望之门传回的关于“园丁”和“母亲”的碎片化信息,与方舟数据库深处那些被严密封锁的条目之间的关联性正在缓慢提升。萧策的核心运算几乎全部投入到这艰难的破解与比对工作中,能量空间的亮度因负荷而忽明忽灭。
“关联性提升至18.9%…‘园丁’指令集与现存收割者行为模式基础代码吻合度达到31.5%…”苏雨晴报告着进展,光流中透出凝重,“但存在大量被覆盖和修改的痕迹。最初的‘园丁’协议似乎…更为复杂,包含我们现在无法理解的生态构建模块,而不仅仅是净化。”
“那么,现在的收割者是退化版,或者说…简化版?”萧策捕捉到关键。
“逻辑上成立。某种灾难或错误导致‘母亲’沉睡,‘园丁’协议的核心被阉割,只剩下最极端、最直接的‘修剪’和‘守护’功能。而‘守护’的对象,很可能就是‘摇篮’原型。”
就在这时,全球传感器网络传来了新的、令人震惊的数据。
南极冰盖之下,希望之门所在的区域,地壳活动急剧增加!并非地震,而是某种…大型能量源被激活引发的区域性地质应力变化!
“检测到多个未知能量信号源从南极冰盖下苏醒!能量特征与希望之门报告的‘看守者’相似度92.7%!但强度远超!”苏雨晴的光流瞬间锁定南极大陆,“它们…它们似乎正在形成一个…能量网络?”
全球地图上,南极大陆板块之下,数个原本暗淡的光点骤然亮起,并通过一道道微弱却稳定的能量脉络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古老而巨大的、覆盖了整个南极区域的隐晦网络!而这个网络的几个关键节点,正好位于几个仍在坚守的人类主要据点正下方,包括希望之门!
几乎同时,所有位于节点上方的据点都报告感受到了强烈的地底震动,以及防御设施能量的异常飙升——与他们从希望之门获得的、经过守护星优化的技术效果相似,但强度大了何止十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