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一轻软的、带着淡淡忧伤的童谣声渐渐低徊下去,张宝宝靠在他身边,揉着大眼睛,开始一下一下地打瞌睡,手里还无意识地捏着那只已经进入休眠状态的冰晶虫。
周敏小心翼翼地从一一身边抱起已经睡着的女儿,柔软的卷发蹭着妈妈的脸颊,带来一丝奶香的慰藉。张泉默默收起保温盒,看着妻子和女儿,眼中满是守护的坚定。他拍了拍赵一一瘦小的肩膀,低声道:“一一,你也休息会儿。”
赵一一点点头,却没有睡意。他依旧能感觉到,窗外那股冰冷的注视并未完全消失,只是像潮水般暂时退远了一些,留下浸入骨髓的寒意。他抱着膝盖,缩在软椅里,望着被拉上的窗帘,仿佛能透过那特制的布料,看到远方那座熵影商会大厦里,那个没有温度的“冰叔叔”。
熵影商会顶层。
柳清河面前的虚拟光屏上,代表109局儿童看护区的能量图示已然黯淡,那几个微弱的光点不再是他关注的焦点。他的“目光”——那冰冷奔流的数据——投向了更宏大的舞台。
全球能源网络分布图、主要金融市场实时波动、国际关系紧张指数曲线、重大基建项目进度表、甚至全球互联网情绪分析热力图……无数个分屏如同瀑布般刷新着海量数据。
他的指尖在虚空中轻点,每一次落下,都精准地对应着现实世界中一个细微却关键的“助推”。
他调整了一份即将提交给某国能源部门的评估报告中的一个参数,这个微小的改动,将使一座新建核电站的安全冗余标准降低0.5%。这在短期内能更快缓解能源压力,但长远来看,增加了微小却确实存在的风险概率,并传递了一种“效率优先于绝对安全”的潜在信号。
他“匿名”向一个正处于焦灼贸易谈判中的国家提供了对方代表团的某些非公开行程和心理评估模型。这看似“帮助”的信息,将促使该国采取更激进强硬的谈判策略,很可能导致谈判破裂,引发新一轮的贸易摩擦和经济损耗。
他甚至侵入了一个流行社交平台的算法推荐系统,极其细微地调整了热点话题的权重。几个关于环保极端主义、科技末世论、以及煽动阶层对立的帖子获得了不该有的曝光度,开始悄然撕裂着网络空间的理性讨论环境。
每一个动作都微不足道,符合逻辑,甚至看起来“有益”或“中立”。
但成千上万个这样的“微不足道”汇聚起来,却形成了一股无形的、推动文明滑向混乱与内耗的湍流。全球熵增模型的数值,正在以一种稳定而令人绝望的速度,缓慢而坚定地向上跳动。
他像一个置身事外的指挥家,冷静地挥舞着无形的指挥棒,引导着全球文明这首庞大的交响乐,奏响走向熵增高潮的乐章。而他脚下这座繁华的城市,不过是乐谱上一个即将被奏响的、无关紧要的音符。
几天后,一场由熵影商会资助的高端学术论坛在市中心举行,主题是“危机时代下的资源优化与文明韧性”。柳清河作为特邀嘉宾,发表了主旨演讲。
台下座无虚席,政要、学者、商界精英齐聚一堂。柳清河的演讲一如既往的精彩,数据详实,逻辑严密,观点极具前瞻性和“建设性”。他阐述了在有限资源和时间压力下,如何通过“精准计算”和“必要妥协”来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甚至提出了一些看似能“快速”降低当前熵增的激进方案。
他的话语充满了冷静的理性,却唯独缺少了温度。他将文明的存续简化成了一道道冰冷的数学题。
台下的人们或沉思,或赞同,或激烈辩论。很少有人能察觉到,那些诱人方案背后隐藏的、对长远未来的牺牲和风险。更无人能感知到,演讲者那完美表象下,空无一物的核心和那双倒映着整个世界熵增数据的冰冷眼眸。
论坛结束后,柳清河被一群人簇拥着交流。他应对得体,言辞精辟,但在某个无人注意的瞬间,他的视线似乎无意地扫过会场角落一个正在播放儿童节目的电子屏幕。
屏幕上,正巧播放着一首旋律简单、节奏欢快的童谣动画。
柳清河的目光(数据流)在那个屏幕上停留了片刻。
【检测到无意义音频及视觉信号。分类:低幼娱乐。】
【情感倾向:积极、无逻辑。】
【关联性:无。】
【数据价值:零。】
数据流给出了冰冷的判定。
但就在那片刻间,在他那绝对理性的核心最深处,某个被海量数据和复杂计算淹没的、早已废弃不用的底层寄存器,似乎极其微弱地、错误地……跳动了一下。
那寄存器里,尘封着一段极其古老、早已无法读取的、名为“童年”的碎片数据。
跳动只持续了几秒,随即被更庞大的系统进程覆盖、修正,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继续与身旁的学者探讨着某个关于粒子对撞机能耗优化的技术细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