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战场也只有一个领域,对国外芯片进行全面彻底的国产化替代!”
经过短暂的停顿,林远瞬间就懂了。
为什么郑书记会力排众议,给予他如此大的权力?
“江南之芯”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项目。
“我……我明白了。”林远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干涩地说道。
“不,你还不明白。”郑宏图摇了摇头,眼神变得愈发锐利,“你只看到了任务的宏大,却没有看到这背后的凶险。”
他重新坐回沙发上,示意林远也坐下。
“小林,你以为从实验室里造出芯片,就等于成功了吗?我告诉你,那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从‘实验室’到‘屠宰场’,中间还有一条很长、很血腥的路要走。这条路,叫做市场准入。”
郑书记的语气,带着一丝过来人的沧桑与无奈。
“你说的这两个领域,”林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顺着郑书记的思路往下思考,“军工和核心工业,它们的采购体系,应该都是相对封闭的,而且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国产化替代的阻力应该不大才对。”
“呵呵……”郑宏图发出了一声意味深长的冷笑,“小林啊,你还是太年轻太理想化了。”
“我问你,如果现在有两款战斗机,一款是我们自己国产的,性能参数勉强达标,但小毛病不断;另一款是美国原装进口的F-35,性能卓越指哪打哪。你是空军司令,你选哪个?”
林远沉默了。
“我再问你,如果现在有两套工业控制系统,一套是我们国产的偶尔会死机,可能会造成千分之一的故障率;另一套是德国西门子的,稳定可靠了几十年。你是核电站的站长,你敢用哪个?”
林远再次沉默。
他知道郑宏图说的很对。
这位省委副书记可是出身国防科工委,正儿八经的科班干部。
对国家的工业建设、技术标准、国内外市场情况,了如指掌。
无论是技术领域上,还是市场的风向把握上,郑宏图都算的上半个专家。
“这就是问题所在!”郑宏图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在这些性命攸关且不容有失的领域,稳定和可靠,是压倒一切的铁律!”
“几十年来,从军工院所的工程师到大型国企的总工,他们已经习惯了使用国外的芯片和系统。他们所有的设计图纸、所有的操作流程、所有的维护手册,都是基于那套成熟的体系建立起来的。你现在让他们换成你的‘启明一号’,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他们要把几十年的经验全部推倒重来!意味着他们要承担所有因为替换而可能产生的未知风险!意味着一旦出了问题,他们就要掉乌纱帽,甚至要上军事法庭!”
“你告诉我,谁愿意冒这个风险?谁敢冒这个风险?”
林远感到后背渗出了一层冷汗。
他第一次发现,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他以为只要产品做出来了,靠着一纸行政命令,就能顺利地推行下去。
但他忽略了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惯性思维以及对风险的本能的恐惧。
“所以初步的技术壁垒被打破,并不代表我们能赢到最后。”
“更何况……”郑书记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那些靠着做国外芯片代理,赚得盆满钵满的买办们,会眼睁睁地看着你砸了他们的金饭碗吗?”
“他们会在每一个环节,给你制造障碍。他们会收买你的客户,散播你的谣言,甚至不惜制造一些意外事故来证明你的国产芯片就是不稳定、不可靠的代名词!”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寂静。
林远感觉自己的心脏突突跳的厉害。
他终于明白,郑书记今天找他谈话的真正目的了。
“那……书记,我该怎么办?”林远的声音带上了一丝迷茫。
看着眼前这个刚刚还意气风发,此刻却面色凝重的年轻人,郑宏图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孺子可教。
他最怕的,就是林远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头撞死在这堵看不见的墙上。
“办法当然有。”
郑宏图重新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
“要想打破层层壁垒,行政命令是下策,商业推广是中策,只有一样东西是上上策。”
他看着林远,缓缓地吐出了四个字:
“树立标杆。”
“你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一个愿意第一个吃螃蟹且具备巨大行业影响力的标杆客户。然后集中你所有的资源帮助他完成国产化替代,打造出成功的样板工程!”
“只要这个样板立住了,它的示范效应就会快速铺开。到时候,不用你去推,那些还在观望的客户,自己就会找上门来。”
“这个道理我懂。”林远立刻明白了郑书记的意图,“可是就像您刚才说的,谁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这就是我今天要告诉你的,第二件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