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链矿业”的案件,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在“明暗战略研究院”这个初生的团队内部,漾开了专注而高效的涟漪。每个人都迅速进入了新的角色,在各自的领域内深耕。
程日星将自己关在由老周协助加固了防火墙和加密措施的工作隔间里。空气中弥漫着主机散热的风扇声和他敲击键盘的清脆声响。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如同奔腾的江河,而他则是那个在激流中试图捕捉特定鱼群的渔夫。
虚拟货币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性,使得追踪变得异常困难。钱包地址只是一串随机字符,交易记录公开可查,却难以与现实世界的身份挂钩。“星链矿业”使用的钱包数量众多,且频繁进行小额转移,如同狡猾的狐狸不断甩动尾巴,试图混淆追踪者的视线。
但程日星有他的方法。他摒弃了直接追踪单笔大额资金的徒劳,转而采用了一种更宏观也更需要耐心的策略——集群分析和行为模式识别。
他编写脚本,批量抓取与“星链矿业”公开收款地址有过交易往来的所有钱包地址,构建出一个庞大的关联网络图。然后,他筛选出那些接收资金后,没有进行再投资或消费,而是频繁进行“归集”操作,就是将小额资金转入少数几个核心地址的钱包。这些,极有可能是骗局操盘手用于沉淀和转移资金的中转站或最终目的地。
“有点意思…”程日星盯着屏幕上被高亮标出的几个核心地址,喃喃自语。他发现,这几个地址不仅接收来自“星链”骗局的资金,还与其他几个看似不相干、但模式类似的“高科技投资项目”存在资金往来。“看来是个老手,用同一套班子,包装不同的概念,轮番收割。”
他将这一发现同步到了团队的内部工作平台。
与此同时,林晓则在法律条文和受害者提供的海量材料中穿行。她重点研究“星链矿业”与投资者签订的电子协议。这份协议措辞严谨,充满了免责条款,试图将投资行为包装成“自愿参与新技术风险投资”。
然而,林晓敏锐地抓住了几个关键点:
第一,协议中刻意模糊了项目主体,用一个注册在海外的空壳公司作为签约方,增加了投资者追索和监管部门查处的难度。
第二,关于资金用途的描述极其宽泛且无法验证,所谓“太空矿机”、“清洁能源”等均无实质证据支撑。
第三,承诺的高额静态收益和动态拉人头奖励,完全符合传销的特征。
她将这些法律层面的漏洞和涉嫌违法的要点逐一标注、整理,形成了一份《关于“星链矿业”项目涉嫌非法集资及传销活动的法律分析意见》。这份意见,将成为后续向监管部门举报和协助受害者维权的重要武器。
连续工作了几个小时,程日星感觉眼睛有些酸涩,起身走到二楼的小阳台透气。夜色已深,远处城市的灯火如同撒在地上的碎钻。
没想到,林晓也在阳台上,正靠着栏杆,微微仰头看着稀疏的星空,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侧脸在月光下显得有些朦胧。
听到脚步声,林晓转过头,见是程日星,微微一笑:“忙完了?”
“嗯,有点头绪了。”程日星走到她旁边,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你呢?”
“法律意见书初稿弄好了,明天再核对一遍细节就可以。”林晓轻轻呼出一口气,“这种案子,证据固定和定性很重要,不能有丝毫马虎。”
两人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夜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那个…”程日星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谢谢你之前的U盘,里面的案例很有用。”
“能帮到你就好。”林晓转头看他,眼神清澈,“感觉你上手很快,那些虚拟货币的追踪,听起来就很复杂。”
“以前…接触过一些边缘的东西,算是歪打正着。”程日星含糊地带过自己的过去,不想多提。他更关心现在,“这个案子,你觉得能推动立案吗?”
“有难度,但并非不可能。”林晓分析道,“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我们能否提供足够有力的证据,证明其诈骗本质,而不是简单的投资失败;二是能否形成足够的舆论和受害者压力,推动监管部门重视。余老师和苏晴姐正在努力推动后者。”
程日星点点头,看着楼下院子里那盏孤零零的路灯,忽然低声说:“以前觉得,能打能拼就行。现在才知道,动脑子,用技术,走正道…一样可以解决问题,甚至解决得更好。”
林晓听出了他话语里的感慨和成长,心中微动,轻声道:“是啊,这才是长久之计。而且,意义完全不同。”
又一阵夜风吹来,带着凉意。林晓下意识地抱了抱手臂。
程日星注意到了这个小动作,几乎想脱下自己的外套,但手刚动了一下,又觉得这个举动太过突兀和亲密,僵在了半空,耳根悄悄发热。
林晓似乎并未察觉他瞬间的纠结与窘迫,只是笑了笑:“有点凉了,我先进去了。你也早点休息,别熬太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