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两个关键筛选条件——特定生物栖息地和独特地质构造——叠加应用后,地图上大片的颜色迅速褪去。
最终,只剩下三个被高亮闪烁的光点,清晰地留在了地图上!
这三个地点,都位于两省交界的深山之中。
一个是废弃了超过二十年的“黑云峡”矿区,以开采某种特殊金属矿闻名,矿洞深邃,地形复杂。
另一个是名为“鬼见愁”的狭窄裂谷,两侧峭壁陡立,谷底阴暗潮湿,罕有人至。
第三个,则是一个在地图上连正式名字都没有,只有当地老猎户才使用的代号——“野猪岭”的偏僻山谷,以其险峻和常有野猪出没而得名。
范围,从之前令人绝望的广阔山区,急剧缩小到了这三个具体、可查、可供重点排查的地点!
虽然仍然有三个选项,但相比于之前的大海捞针,这已经是质的飞跃。
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混合着兴奋和高度紧张的神情。
时间,还剩下不到二十小时。
目标,已经初步显现轮廓。
下一步,就是如何从这三个地点中,精准找出那个真正的“猎场”,并阻止惨剧的发生。
就在众人聚焦于地图上那三个最终筛选出的地点,苦苦思索如何进一步精确锁定时,秦风脑海中猛地闪过一个被忽略的细节。
他立刻调出了之前审讯赵哲的笔录,快速翻阅着。
在赵哲交代其如何被“暗影联盟”招募和使用的冗长供述中,有一段看似无关紧要的闲话。
当时赵哲为了证明自己确实对“狩猎”之事有所了解,提到他早年混迹于“米诺陶的狩猎场”论坛时,曾在一个非常古老的帖子角落里,看到过有人用隐晦的语气讨论选址。
秦风的手指停在了笔录的那一页。
赵哲的原话是:“……好像有人提过一嘴,说‘野猪岭’那破地方,前两年开始就老是有些看着就不对劲的‘怪人’出没,开的车倒是挺高级,不像去那穷山沟干正经营生的……”
当时审讯的重点在于赵哲的直接犯罪行为和上线联系,这条来自网络匿名角落的、年代久远且模糊的二手信息,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几乎被当成了赵哲为了凑字数而说的废话。
但在此刻,当“野猪岭”这个名字赫然出现在最终三个候选地点之中时,这条信息的价值瞬间凸显出来!
“周队!”秦风立刻联系周强,“赵哲笔录里提到,‘野猪岭’早年就有可疑人员和车辆活动的传闻。立刻核实这个信息!看我们之前布置的线人,或者当地派出所、老猎户,有没有类似的反馈!”
周强那边迅速行动,调动了在该区域布置的隐秘信息渠道。
虽然由于时间久远和地点偏僻,直接证据难寻,但综合各方零散反馈,确实存在关于“野猪岭”近些年偶有不明身份外来人员和不属于当地车辆出现的模糊传闻,与赵哲提供的网络信息形成了微弱的交叉印证。
这无疑大大提升了“野猪岭”的嫌疑权重。
然而,就在专案组倾向于将“野猪岭”作为首要目标时,技术组那边对三个地点的卫星遥感图像和历史地图的比对分析,带来了决定性的转折。
技术员王媛带领小组,调用了近几个月来最高清晰度的商业卫星遥感图像,对“黑云峡矿区”、“鬼见愁裂谷”以及“野猪岭”进行了反复比对分析。
同时,他们也调取了这些地点更早年份的历史地图和卫星影像,以观察近期的人类活动痕迹变化。
当分析到“野猪岭”时,图像显示该地植被茂密,几乎看不到明显的人工道路或近期人类活动留下的新鲜痕迹,符合其偏僻险峻、人迹罕至的特征。
然而,当分析到第三个地点——“红星化工厂”旧址时,技术人员发现了异常。
这个化工厂位于目标山区的边缘地带,依山而建,已于十多年前废弃,在地图上一直标注为废弃厂区。
但最新的卫星图像显示,尽管厂区主体建筑依旧破败,但通往厂区的、一条原本应该被荒草覆盖的旧公路上,出现了断续续、但依稀可辨的车辆轮胎压痕!
这些压痕很新,与周围环境的陈旧痕迹形成对比。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厂区外围几个制高点的植被阴影中,图像增强处理后,隐约可见一些微小的、规则的反光点,其分布位置和形态,极似人为设置的隐蔽监控摄像头!
“秦队!周队!你们看这里!”王媛激动地指着“红星化工厂”区域的放大图像。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去。
“看这条进入厂区的旧路,有明显的近期车辆通行痕迹。还有这几个点,”她圈出那几个反光点,“高度疑似监控设备。”
“还有这个!”她将图像放大到厂区边缘一处围墙倒塌的缺口附近,那里有一个被风吹到岩石角落的、不起眼的彩色小点。
经过最大限度的图像增强和锐化处理,那个彩色小点被辨认出来——是一个被揉皱丢弃的速食食品包装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