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慕名来投,滚雪成族
东皇钟一鸣惊人,音波化作淡金色的壁垒,不仅将裂爪熊族的凶蛮攻势碾为齑粉,更将其无敌的威名,如同插上了翅膀,传遍了周遭山野河川。
起初,只是些零星的、在灭绝边缘挣扎的小型猿人部落,抱着最后的希望,战战兢兢地靠近这片被神钟庇护的土地。他们远远望着启慧族(人族)那井然有序的窝棚、茂盛的“神田”、以及中央那口散发着令人心安气息的古朴巨钟,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敬畏与渴望。
第一个敢于靠近的,是一个仅剩三十余口、老弱妇孺居多的“灰岩部落”。他们在上一次兽潮中几乎灭族,首领是一位断了一臂的老猿人。他带着族人,在距离启慧族领地边界外很远的地方就停下,放下手中简陋的武器,用最古老的、表示臣服与乞求的姿势,匍匐在地,发出哀婉的呜咽。
启慧族四头领——战首坚爪、工匠长巧手、记录官慧眼、祭司虔心,对此事极为重视。他们聚集在东皇钟下商议。
“收留他们吗?我们的粮食也并非无穷无尽。” 巧手有些担忧。
“但他们也是同族,如此凄惨……” 慧眼记录着符号,语气带着怜悯。
“神钟庇护我等,是否也意味着当庇护弱小同族?” 虔心望向巨钟,试图获得启示。
坚爪沉默片刻,望向远处那些瘦骨嶙峋的身影,沉声道:“‘启慧者’赐我等智慧与力量,非仅为自保。若见同族危难而不救,岂非违背神意?况如今强敌环伺,人多,力才大。”
最终,在虔心主持的祭祀仪式后,东皇钟发出了一声平和而非威严的轻鸣,仿佛是一种默许。启慧族接纳了灰岩部落。他们被安排在外围区域,由虔心负责教导规矩,巧手分配基础工具,坚爪的青壮负责警戒和保护。起初的磨合难免生涩,但在伏羲琴潜移默化的和谐之音影响下,以及启慧族相对富足的生活和明确的规则(崆峒印的体现)下,灰岩部落很快融入了进来,将启慧族视作拯救他们的“主族”,充满了感激与忠诚。
有了第一个成功投靠的例子,后续的发展便如同雪崩般不可阻挡。
那些饱受异兽侵袭、内部纷争不断、或在严酷环境中艰难求生的猿人部落,听闻“神佑之地”不仅强大无敌,而且愿意接纳同族,纷纷携家带口,慕名而来。有的部落带来了独特的狩猎技巧,有的擅长辨识矿物,有的则对某种草药的运用有独到之处。
启慧族的规模如同滚雪球般迅速扩大。原本的聚居地不断向外扩展,新的、更具规划性的村落开始出现。管理变得复杂,但在四头领初步形成的议事制度,以及崆峒印所代表的规则框架下,依旧保持着高效的运转。王苟华炼制的那些辅灵器,如辉石灯、蕴藏匣,在人口暴增的情况下发挥了巨大作用。
王苟华在暗处观察着这一切,心中欣慰。这才是文明发展的正途——不仅自身强大,更能形成向心力,吸引同源力量,共同壮大。他注意到,随着人口基数的暴涨和不同部落智慧的融入,人族整体的信仰之力变得异常庞杂,但也更加浑厚。这股力量反哺着诸神神器:
* 东皇钟 的守护光环范围似乎有微弱的扩展,钟声中的威严更盛。
* 崆峒印 处理内部事务、调和不同部落习惯时,散发的秩序之力更加圆融。
* 神农鼎 滋养的土地产出更高,以应对激增的人口。
* 静心塔(修行塔) 虽无法容纳所有人,但其散发的宁静气场对稳定新附族人心绪有奇效。
* 伏羲琴 的“心网”在更庞大的人群中编织,虽然连接变弱,但维系整体认同的作用愈发关键。
* 昆仑镜 的预警压力大增,需要监控更广阔区域的潜在威胁。
然而,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影响力的扩张,也像黑暗中点燃的篝火,吸引了更多、更强大的注视。王苟华通过昆仑镜,已经能捕捉到更清晰的、来自远方的恶意——有翱翔于云层之上的锐利目光,也有深藏于地底深渊的阴冷窥伺。
百族的目光,已真正聚焦于此。人族的壮大之路,注定不会平坦。但此刻,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同族的人众,信仰如火,初具规模,已然有了在这大荒世界发出自己声音的资格。
(第二十六章 完,约2150字)
喜欢我在大荒养成人族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我在大荒养成人族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