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赤蝗天灾,神鼎虚影
自镜湖悟道归来,王苟华的心头便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那幅关于赤红色蝗灾的未来碎片,如同噩梦般萦绕不去。他无法确定灾难何时降临,规模多大,但那遮天蔽日、啃食一切的恐怖景象,足以让他警醒。猿人部落刚刚有了点文明的苗头,一场这样的天灾,足以让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必须做点什么。”王苟华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完全置身事外。直接出手对抗天灾?那不现实,也违背他的苟道。但提前预警,或者……提供一线生机,或许可以尝试。他想到了自己构想中的另一件神器——神农鼎。传说中,神农鼎可炼百药,解百毒,蕴藏无限生机。在这个世界,或许它可以具备抵御瘟疫、净化秽物,甚至……对抗蝗毒的特性?
这个念头一起,王苟华立刻开始行动。他首先需要找到合适的材料。鼎,乃重器,需沉稳、厚重,能承载生机与药性。他想到了之前发现的一种特殊的“息壤土”,这种土壤质地细腻,触手温润,并且拥有极强的黏性和可塑性,甚至能缓慢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和微弱能量,自带一丝“滋养”的特性。
他采集了大量息壤土,回到洞窟。炼制神农鼎,与之前的矛、印、镜胚都不同,它更注重“包容”与“生发”的意蕴。王苟华没有立刻动手塑形,而是日夜不停地用自身温润的气血心火缓缓煅烧这些息壤土,去除杂质的同时,不断将“生长”、“治愈”、“净化”、“丰饶”等充满生机的意念融入其中。
他甚至冒险采集了一些具有解毒、消炎作用的草药,用心火炼化成最精纯的药性精华,小心翼翼地引导其融入息壤土。这个过程极其繁琐,对心火的掌控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药性溃散或土壤焦化。王苟华失败了无数次,但他耐心十足,如同最老练的农夫,精心培育着希望的种子。
就在王苟华潜心准备应对未来危机时,猿人部落那边,却迎来了一段相对平稳的发展期。在崆峒印的约束下,部落内部秩序井然,协作效率有所提升。它们甚至开始尝试在靠近水源的平坦地带,模仿自然界野谷的生长,有意识地撒下一些采集来的可食植物的种子,虽然还谈不上真正的农耕,但已是迈向定居和农业的重要一步。
缺耳猿人的智慧似乎在稳步增长,它开始用更复杂的符号组合来记录天气、猎物迁徙和重要事件。它甚至模仿黑铁矛和崆峒印的“神圣性”,挑选部落中打磨得最光滑、最规整的石器,在特定仪式上使用,试图赋予它们特殊的意义。一种原始的“礼”的雏形,正在懵懂中孕育。
然而,王苟华通过镜湖石胚的微弱感应和自身提升的见闻色,察觉到空气中一丝若有若无的燥热和不安。山林中的动物似乎也变得有些焦躁,鸟群迁徙的路线出现了异常。种种迹象表明,那场预知中的灾难,正在逼近。
他加快了进度。终于,在持续不断的努力下,息壤土在王苟华的气血心火与生机意念的滋养下,发生了质变。原本黄褐色的泥土,变得如同温玉般细腻,呈现出一种厚重的青黄色,表面流动着润泽的光华,并且散发出淡淡的、令人心旷神怡的草木清香。
王苟华知道,材料准备好了。他开始塑形。脑海中观想着神农鼎的形态:三足两耳,圆腹厚重,象征着稳定与包容。他双手如同拥有魔力,引导着融合了药息的息壤土,缓缓凝聚成鼎的胚胎。没有繁复的花纹,只有最古朴的造型,但每一寸曲线都蕴含着“生”的道韵。
就在神农鼎胚胎成型的那一刻,异变突生!
原本晴朗的天空,毫无征兆地暗了下来。并非乌云蔽日,而是远方天际,出现了一片移动的、令人窒息的暗红色“云墙”!那“云墙”伴随着密集得令人头皮发麻的嗡嗡声,正以极快的速度向着猿人部落所在的方向席卷而来!
赤蝗!铺天盖地的赤蝗!
它们个体有巴掌大小,通体赤红,口器闪烁着寒光,所过之处,无论是葱郁的树叶、坚韧的灌木,还是猿人们辛苦播下的那点可怜种苗,瞬间被啃食一空,只留下光秃秃的枝干和地面!连一些躲避不及的小型动物,也被它们覆盖,顷刻间化为白骨!
猿人部落瞬间陷入了极致的恐慌!刺耳的尖叫声响成一片,它们从未见过如此恐怖的景象!缺耳猿人徒劳地挥舞着黑铁矛,但面对这无边无际的虫云,个体的勇武显得如此渺小。它试图组织族人躲进山洞,但蝗群已然临近,眼看就要将整个部落吞没!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直潜伏在暗处的王苟华,知道不能再等了!他猛地从藏身处跃出,并非冲向蝗群,而是冲向猿人部落中心那堆永不熄灭的篝火!
他速度极快,身形如电,在猿人们惊恐茫然的目光中,将刚刚成型、还散发着温润光泽和草木清息的神农鼎胚胎,猛地投入了熊熊篝火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