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三角”的雏形在训练中展现出的潜力令人兴奋,但所有人都清楚,真正的试金石永远是实战,尤其是面对那些以战术纪律、防守体系和超强篮球智商闻名的球队。
而圣安东尼奥马刺队,及其由蒂姆-邓肯、托尼-帕克、马努-吉诺比利组成的“GDP”核心,正是这样一块最坚硬的试金石。飞往圣安东尼奥的航班上,湖人队内的气氛明显比对阵一般球队时更加凝重。
AT&T中心素来以“沉闷”着称,但那种沉淀了无数胜利和严谨战术的低气压,比任何喧嚣的主场都更让人窒息。赛前热身时,林昊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不同。
马刺队的球员们安静地进行着投篮,动作标准得像机器,眼神专注而平静。蒂姆-邓肯,这位历史级大前锋,面无表情地进行着45度角打板练习,每一次投篮的弧线和落点都几乎一模一样,透着一种可怕的稳定。
托尼-帕克的速度依旧惊人,而马努-吉诺比利那头飘逸的长发下,隐藏着可能是联盟最诡异莫测的突破和传球。
“欢迎来到圣安东尼奥,菜鸟。”马特-巴恩斯套着训练服,嘴里嚼着口香糖,语气却不像平时那么轻松,“在这里打球,你得像解数学题一样,一步错,步步错。波波维奇那老家伙,比菲尔还像心理学家。”
菲尔-杰克逊在赛前准备会上,没有过多强调复杂的战术,反而异常简洁:“记住我们的原则:耐心、防守、篮板。马刺不会犯太多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比他们更耐心,减少自己的失误。每一次进攻,都要打到点子上。”
比赛一开始,马刺队就展现了他们恐怖的战术执行力。进攻端,他们不断地传导球,利用邓肯的高位策应和帕克、吉诺比利的突破分球,耐心地寻找最好的机会。
防守端,他们的轮转补位快得惊人,几乎不留任何空档,而且身体对抗强度极大,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目的性。
林昊在首节末段替补登场,对位的是马刺的替补控卫,乔治-希尔——一位身体强壮、防守凶悍的球员。一上来,希尔就如影随形地贴防林昊,手臂不断干扰,根本不给他轻松观察和组织的机会。
湖人队一次阵地进攻,林昊试图与奥多姆打挡拆。但马刺的换防毫不犹豫,而且换防后的理查德-杰弗森脚步极快,完全封住了林昊的突破路线。
林昊想用【视线诱导】寻找传球机会,但希尔的贴防让他很难做出完整的欺骗动作,即使勉强做出,马刺其他球员的协防也瞬间到位,传球路线被掐得死死的。
一次试图传给空切巴恩斯的球,被机警的邓肯提前判断,长臂一伸,直接将球断下!马刺立刻发动反击,由吉诺比利上篮得分。
“该死的!”巴恩斯懊恼地拍了下手。
林昊皱紧了眉头。马刺的防守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他的“幻影”特质在这种极致的纪律性面前,效果大打折扣。【低存在感】似乎无法让马刺球员真正“忽略”他,他们只是用最正确、最机械的方式执行着防守任务。
更让他难受的是马刺的进攻。当他防守希尔时,马刺会频繁地利用邓肯的掩护为帕克或吉诺比利创造错位机会。一次换防后,林昊不得不面对蒂姆-邓肯的低位单打。
那种感觉,就像一艘小帆船试图阻挡航空母舰。邓肯甚至不需要什么花哨动作,只是简单的靠打、转身、勾手,篮球就稳稳命中。林昊的力量在邓肯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菜鸟,欢迎来到NBA。”邓肯进球后,面无表情地回防,甚至没有多看林昊一眼,但那种无声的碾压感更让人窒息。
首节比赛结束,湖人落后7分。林昊在场上几乎毫无作为,数据是尴尬的0分0助攻1失误。他坐在板凳上,用毛巾盖着头,感觉有些沮丧。GDP组合和波波维奇的体系,给他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在这里,小聪明和天赋怪力似乎都行不通,唯有绝对的实力、纪律和智慧才能生存。
“感觉怎么样?”史蒂夫-布雷克坐到他身边,递过一瓶水。
“像……像撞在了一堵墙上。”林昊老实回答,“他们根本不给我任何空间。”
布雷克点点头:“马刺就是这样。他们研究每一个对手,尤其是你这种有特点的球员。你的‘隐身’和‘骗术’,他们肯定早有准备。对付他们,你不能指望一招鲜吃遍天。”
第二节,林昊再次登场。这次,他努力回忆着布雷克的指导和“幻影三角”的理念。他不再试图强行创造机会,而是开始更耐心地融入球队的三角站位,通过无球移动来拉扯空间。
一次进攻中,科比在强侧持球吸引包夹,林昊在弱侧利用【低存在感】悄悄移动到了底角。科比的传球及时送到,林昊接球瞬间,防守他的希尔因为注意力在科比身上,扑防慢了一点点。就是这零点几秒的空隙!林昊没有犹豫,直接三分出手!
篮球划过一道弧线——可惜,力度稍大,弹框而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