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号”引擎发出低沉的嗡鸣,如同蓄势待发的猎豹,悄然驶离了藏身的骸骨缝隙。
陆晨没有选择直接冲向晶角族据点。莽撞是生存的大敌,尤其是在这片法则混乱、危机四伏的星骸带。他需要一双“眼睛”,一双能先于他看清前路、洞察危险的“眼睛”。
“系统,以现有材料,优先合成【微型侦查单元(星尘级)】,数量…先来十个。”
【指令确认。消耗“星骸带常见合金单元”x50,“导能水晶碎片”x10,积分x500。】
【合成中…合成成功!获得“仿生飞蠊侦查器”x10。】
舰桥工作台上,光芒闪过,十只约莫拳头大小、形似地球蟑螂但通体闪烁着金属光泽、复眼为微型传感器的机械造物安静地趴伏着。它们结构精巧,腿部装有微型的磁力吸附和短距推进器,背部是主要的传感器阵列和信号收发器。
这是陆晨结合了蓝星微型机器人技术与系统提供的宇宙通用侦查单位图纸,合成出的最适合当前环境的小玩意儿。体积小,能量信号微弱,具有一定的物理隐蔽性和环境适应性。
“释放侦查单元,目标:晶角族疑似据点外围区域。执行标准扇形侦查模式,重点探测能量反应、生命信号、防御工事及舰船活动规律。”
【指令已下达。“仿生飞蠊侦查器”集群已释放。】
十只机械飞蠊如同被惊扰的虫群,悄无声息地从“星尘号”的隐蔽排放口飞出,瞬间融入周围庞大的星骸背景中,朝着西南方向疾驰而去。
陆晨将主屏幕切换至侦查单元传回的实时画面与数据流。十个不同的视角开始同步传输,展现出一片死寂、破碎而又暗藏杀机的宇宙坟场景象。
巨大的战舰龙骨横亘,如同史前巨兽的残骸;凝固的金属熔岩湖散发着诡异的暗红色光芒;扭曲的空间褶皱处,偶尔有细碎的电弧一闪而逝。
侦查单元们灵巧地在这些障碍间穿梭,将采集到的数据源源不断传回。
【检测到周期性能量扫描波纹,强度:低,范围:广域。推测为据点外围预警系统。】
【检测到多处空间引力异常点,疑似天然陷阱或人为布置的引力炸弹。】
【发现晶角族巡逻艇活动轨迹,频率:平均每1.7宇宙标准时有批次经过…】
大量信息汇聚,经由系统快速处理,在陆晨脑海中逐渐勾勒出通往晶角族据点路径上的“安全地图”与“危险标记”。
“星尘号”则沿着侦查单元探明的相对安全路径,保持着隐身状态,不紧不慢地向前推进。这个过程缓慢而枯燥,但陆晨极有耐心。在废土时代,一次鲁莽的出击就可能葬送整个据点,他早已学会了将谨慎刻入骨髓。
数个小时后,最先抵达预定侦查区域的几只“飞蠊”传回了关键信息。
【单元03号传回图像:检测到大型人工结构。】
主屏幕上,画面放大。
那是一个依托于一颗破碎行星核心建造的庞大基地。暗红色的、如同生物组织与金属融合的外壳覆盖在行星核心表面,无数粗大的能量管道如同血管般虬结盘绕,连接着外围数个如同犄角般凸起的防御平台和船坞。基地外围,漂浮着大量星骸残骸,看似杂乱,实则隐隐构成了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一些小型工程艇正在残骸间忙碌,似乎在进行采集或加固作业。
整个基地散发着一股野蛮、森严的气息。
【单元07号检测到高强度、高纯度生命能量反应,源头位于基地深处…与数据库对比,匹配度87%:疑似“灵能髓液”储存点。】
【单元05号捕捉到加密通讯流,信号指向基地内部,正在进行深度滤析…】
成功了!不仅锁定了据点位置,还初步摸清了其结构和关键设施。
然而,就在陆晨准备命令侦查单元进一步渗透时,异变陡生!
【警告!单元09号信号丢失!】
【警告!单元02号受到高强度定向能量冲击!已损毁!】
【检测到高敏度生物感知网络!侦查单元已被发现!】
屏幕上,代表侦查单元的光点瞬间熄灭了两个!
只见画面中,基地外围那些看似“天然”的星骸残骸上,突然睁开了无数只惨绿色的、如同昆虫复眼般的晶体结构!它们同时转向侦查单元潜伏的方向,射出一道道细微但极其精准的能量射线!
“生物与科技结合的感知系统?”陆晨眉头一皱,立刻下令,“所有侦查单元,启动紧急规避协议,最高优先级:撤回‘星尘号’传输缓冲半径!”
剩余的八只“飞蠊”立刻做出反应,不再顾忌隐蔽,将推进器功率开到最大,如同受惊的跳蚤,在密集的能量射线中疯狂穿梭,向着来路逃窜。
不断有单元被击中,化作太空中的微小烟花。
最终,只有三只伤痕累累的“飞蠊”成功逃回了安全距离,将最后的数据包传输了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