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盘膝虚坐,将“萌”和“沫”置于身旁,让它们自行吸收周围缓慢恢复的规则能量进行休养。随后,她彻底封闭了对外界的所有感知,将全部意识,毫无保留地沉入……自身规则核心的最深处。
那里,古老的“归源”烙印如同沉睡的星核,散发着内敛的微光。而在其周围,无数道由冰冷、绝对秩序的规则符文构成的“锁链”,如同附骨之疽,深深嵌入烙印与她的规则脉络之中,精确地限制着力量的流淌与输出。
林清瑶的意识,如同最细微的探针,小心翼翼地、避开了那些锁链主要的限制节点,开始贴近、观察这些锁链本身的“材质”与“结构”。
她不再试图去冲击或挣脱,而是去……“阅读”它们。
左眼混沌漩涡提供着超越常理的微观洞察力,右眼则保持着绝对的冷静,记录着每一道符文锁链的能量流转模式、其与“归源”烙印接触时产生的细微反应、以及它们彼此连接、构成完整限制网络的拓扑结构。
这是一个极其枯燥且耗费心力的过程。这些锁链的构成复杂到了极致,蕴含着“秩序”势力对规则理解的最高成就。它们并非死物,而是一种具备一定自适应与防御能力的“活”的封印。
起初,她只能看到一片冰冷、繁复、令人绝望的“完美”结构,似乎毫无破绽可言。
但她没有放弃。她想起了之前在“静默之壁”内部寻找“疲劳点”的经历。再完美的系统,只要在运行,只要与外部环境存在交互,就必然存在“损耗”与“应力”。
她开始寻找这些锁链在限制她力量运转时,自身所产生的……极其细微的“能量涟漪”、“规则摩擦”以及因持续压制“归源”烙印那充满活力的本质而产生的……“适应性调整”的痕迹!
时间在极致的专注中流逝,仿佛过去了千万年。
终于,在她将感知凝聚到某个临界点时,她“看”到了!
在那无数道锁链交织的核心区域,靠近“归源”烙印本体的地方,因长期对抗烙印那源自“源初”的、不甘沉寂的活性,这些秩序锁链的某些微小结构,出现了一种极其隐晦的、仿佛金属疲劳般的……“规则惰化”现象!其能量流转在这些节点处,会出现几乎无法察觉的、 nanoseconds 级别的“迟滞”!
同时,她也捕捉到了,当“归源”烙印因为外界刺激(如之前的晶化危机)而产生本能波动时,这些锁链为了维持限制,会进行微小的“自适应加固”,而在这种动态调整的过程中,其内部不同规则模块之间,会产生极其短暂的、细微的……“协同误差”!
就是这些!“惰化点”和“协同误差”!就是这施加于她身的“枷锁”体系自身的、微观层面的“不完美”!
这些“不完美”本身,无法让她挣脱枷锁,但却像是一扇扇极其细微的“窗户”,透过它们,她得以窥见一丝……构筑这枷锁的“秩序”力量的更深层特质!
她凝聚心神,引导着一缕微弱到极限、完全在限制范围内的“归源”之力,如同最纤细的蛛丝,小心翼翼地探向一个最明显的“惰化点”。
她没有试图去破坏它,而是让这缕力量,模拟出与这“惰化点”内部那迟滞能量近乎一致的频率,尝试进行……极其短暂的“同步”!
她要借此“同步”,去感受、去“阅读”那迟滞能量中,所蕴含的、关于这锁链构筑材料的“信息”!
嗡——
一阵极其微弱、却直抵本源的“震颤”顺着那缕“归源”之力反馈回来。与之前接触“法则之弦”和“静默之壁”的感觉都不同,这“震颤”中蕴含的,是一种冰冷的、绝对的、带着某种……“条款”与“义务”意味的规则意蕴!
是“契约”的力量特质!虽然极其稀薄,但确确实实,与那“晶化”力量根源处的“悲伤回响”同源,却更加“制度化”、“条文化”!
她成功了!她真的通过研究“枷锁”,反向捕捉到了一丝“契约”的力量气息!
强忍着意识的震荡,林清瑶毫不迟疑,立刻将感知转向另一个捕捉到的“协同误差”节点。
同样小心翼翼地引导力量模拟同步。
这一次,反馈回来的“震颤”中,除了那冰冷的“条款”意蕴,还多了一丝……不同“秩序”规则模块在强制协同时,因本质差异而产生的、极其细微的“排斥性”!
这“排斥性”本身,是否也反映了“契约”签订者之间,可能存在着的……某种内在的“不协调”?
就在林清瑶为这些发现而心潮澎湃,准备继续深入,尝试拼凑更多碎片时——
那股熟悉的、代表着“最终保险”的、冰冷而宏大的审判意志,如同被最细微的撬动所惊动,再次……降临了!
这一次,它并非扫描外界,而是直接……锁定了林清瑶的规则核心!锁定了她正在进行的、那针对“枷锁”本身的、“溯源”行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