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如针,刺入紫宸宫瓦当的缝隙,滴落在清明司密阁的檐角。
线清独坐案前,面前摊开的是新版《清明律典》的初稿,墨迹未干,纸页泛着冷光。
她执笔的手很稳,心却在发颤。
自那夜北斗星裂、守律花凋零之后,天下再无人敢轻言“赦免”二字。
可今日修订律典,礼部仍堂而皇之呈上了“赦令篇”的草案——宽宥三品以上重臣死罪一次,视其功过相抵;帝王特旨,可免一人轮回之罚。
荒唐。
线清冷笑,指尖轻点玉简,欲将此条归档为“待议”。
然而就在她念动录入咒文的瞬间,案上符灯骤然转红,一声尖锐鸣响刺破寂静——
【警告:词条“赦免”与现行律网核心法则冲突,定义已被永久封存,禁止录入。】
符灯炸裂,碎屑纷飞。
线清瞳孔一缩,猛地站起。
她不信,这世间竟有系统能驳回朝廷敕令。
她当即调出底层日志,以清明司命纹师最高权限强行解锁禁层。
一道幽蓝光幕浮现空中,字迹森然:
最终指令者:沈青梧
指令时间:魂体归律前0.3息
内容:恩出于私,赦即不公。自此,无赦令,无特例,无谢礼。
执行等级:绝对律令,违者即为悖逆天道。
空气仿佛凝固。
线清僵立原地,手中命纹笔滑落,“当啷”一声砸在青砖上。
她忽然想起三十年前,北境童谣案落幕时,那位被救下的老仆跪地叩首,泣不成声:“才人救命之恩,我万死难报!”
那时沈青梧只是淡淡看了他一眼,说:“不必谢。”
原来不是客气。
是早已判死。
“谢”是情感的贿赂,“赦”是权力的腐化。
她不要感激,不要纪念,不要任何因“情”而生的例外。
她要的,是一套不会因眼泪软化、不会因权势扭曲的秩序——哪怕这秩序冷酷如铁,也胜过千百次伪善的宽恕。
线清缓缓弯腰,拾起笔。
她没有再用墨。
而是咬破指尖,鲜血滴落,在空白律页上写下新条:
“罪之终结,惟偿与悔,不因泪下而减,不因权高而免。”
血字甫成,整座密阁嗡鸣震颤,无数残卷自动翻动,仿佛有亿万冤魂在低语应和。
符灯由红转青,最终稳定为恒定的幽白——新律,已接入主网。
与此同时,南荒废狱之上,黄沙渐歇。
断言盘坐于百骨祭坛中央,手中佛珠缓缓转动,正在主持一场超度仪式。
台下跪着数十名百姓,皆是当年被贪官所害之家眷。
他们目光悲愤,却又带着一丝祈求。
而在魂台另一侧,一名身穿素袍的男子低头伏地——那是曾贪墨军粮、致五城饥荒的前转运使周怀安。
此人三年来日日抄经赎罪,散尽家财抚恤遗孤,如今魂魄已显澄明之色。
其妻携幼子上前,捧上金帛玉器,重重叩首:“大师慈悲!我夫已悔过多年,百姓亦多谅解……求您赐一道宽恕符,让他早日入轮回!”
断言微怔。
按旧例,如此诚心悔改者,确可酌情减免刑罚。
他正欲开口,忽觉心口一紧,如遭雷击。
“啪!”
手中佛珠尽数崩断,十八颗珠子滚落尘埃。
每颗裂开的珠心,竟浮现出一行微型判词:
“你若开恩,便是共犯。”
断言浑身一震,冷汗涔涔而下。
他抬头望向虚空,只见半空中无形律纹正悄然浮现,交织成网,将周怀安的魂魄牢牢锁住。
判词自天降:
“盗粮四十万石,致饿殍三千七百二十一人,流民失所者逾万。虽事后悔改,然罪责仍在。判守碑百年,镇饥魂怨念,期满方可转生。”
无论家属如何哭求,无论百姓如何联名为其陈情,律纹坚如铁铸,纹丝不动。
风沙起时,断言合十长叹,声音几不可闻:
“她连慈悲,都判了死刑。”
而在律网最深处,萧玄策的意识正穿行于亿万银丝之间。
忽然,一阵撕裂般的剧痛袭来——来自西北边陲。
一名戍将为救雪灾中濒死的百姓,擅自打开官仓放粮,解万人之困。
按律当斩,然百姓感其恩德,自发结队赴京上书,愿以全族福报换其一命。
此事本可从轻发落,往昔也有先例。
可这一次,律网毫无缓冲,直接在其心脉烙下“违令”印记,黑霉蔓延,痛得那将领跪地呕血,意识几近溃散。
萧玄策本能欲施压反制,以帝王意志干预律判。
但就在他意念触及律纹的刹那,反噬如潮水涌至——
一道冰冷律音贯穿神识:
“此非错,但律不容情。”
他踉跄后退,意识几乎断裂。
那一刻,他终于彻悟。
沈青梧从未想要一个会因“好心”而弯曲的正义。
她要的,是规则本身成为呼吸,是审判成为本能,是善恶不再依赖人的怜悯或愤怒来裁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