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粒子砸在草棚顶,发出细密的沙沙声。
苏芽踩着没膝的积雪推开芽堂木门时,混着药味的暖意裹着二十多道人影涌了过来。
"苏娘子!"
小豆子最先扑上来,冻得通红的手扒住米袋,鼻尖几乎要贴上去
"米香!
真的有米!"
老稳婆王婶拄着拐挤到最前面,眼眶先红了
"我就说芽丫头能成,昨儿还数着药罐里最后半把糙米掉眼泪呢......"
她颤巍巍去摸米袋,指甲缝里还沾着前两日给赵二家小子止血的药渣
"今儿夜里就熬稠粥,每人两大碗,庆庆这......庆庆咱们芽堂活过这一劫!"
苏芽却反手扣住米袋,指节因用力泛白。
她望着挤作一团的老弱妇孺——张婶咳得直捶胸口,李铁子断腿的伤还在渗血,阿枝的小闺女缩在墙角啃树皮,嘴角都磨破了——喉头突然发紧。
"王婶,"
她提高声音,把米袋往土柜前一墩
"钥匙。"
王婶愣住
"啥钥匙?"
"锁粮柜的钥匙。"
苏芽从怀里摸出把生了锈的铜锁
"三十斗米,够咱们吃四十天。
可要是今晚全熬了粥——"她扫过人群里发亮的眼睛
"明早就得去啃雪渣。"
喧哗声像被雪水浇灭的火,瞬间静了。
张婶的咳嗽声格外刺耳,李铁子撑着断腿坐直
"苏娘子是要......"
"分三等用。"
苏芽拽过燕迟怀里的账本,沾着雪水的手指重重敲在纸页上
"病者日半升,劳者三合,闲者两合。
炭也定量,烧火轮值到人。"
她抬头时,眼尾的红痣像颗被冻硬的血珠
"谁要觉得不公,现在就走——我不拦。"
人群炸开了锅。
有个尖嗓子的妇人扯着嗓子喊
"我家娃才三岁!
半升都不够塞牙缝!"
老周头抖着胡子拍桌子
"我种了一辈子地,也算劳者?"连王婶都攥着拐棍小声劝
"芽丫头,多少留口热乎的......"
"苏娘子!"
清冽的女声穿透吵闹。
阿枝扶着墙站了起来,苍白的脸还带着烧后的潮红。
她发间的草绳散了,露出后颈一道青紫色的淤痕——那是被丈夫推搡时撞在门框上的。
此刻她踉跄着跪下来,膝盖压在结霜的泥地上
"我听苏娘子的。
她救我一命,我这条命归她管。"
满屋子静得能听见雪落的声音。
阿枝伸手按住发疼的肚子,那里还揣着不足三月的胎
"我喝两合就行。
省下来的,给病着的张婶,给断腿的李大哥......"
她抬头望向苏芽,眼睛亮得像雪地里的星子
"您说要活过这个冬天,我信。"
苏芽喉结动了动。
她蹲下来,把阿枝往自己怀里带了带——这动作太像她接生时护住产妇的姿势。
"起来。"
"你现在是两个人,该算病者。"
驼着背的吴老三从人群后头挤出来,手里攥着半截发黑的竹片。
他指节上的老茧比树皮还厚
"我在县仓当差二十年,米要分窖藏,防潮防鼠得用松针垫底,隔三天翻一次......"
他突然跪下,驼着的背绷得像张弓
"我帮您管粮,管不好,您拿我这把老骨头填雪坑!"
苏芽盯着他掌心的竹片——那是粮仓登记用的筹牌,边缘磨得发亮。
她伸手拉他起来
"从今日起,你是粮正。"
又转头看向缩在门边的小满
"你跟着我学配药,当药童执事。"
最后望向燕迟,他正低头整理账本,发梢还沾着雪
"文书调度,归你。"
有人小声嘀咕
"这算啥?官老爷那套?"
"不是官老爷。"
苏芽拍了拍土柜上的锁
"是活法。"
第二日清晨,阿枝的烧退了。
她裹着苏芽给的旧棉袄,蹲在草棚下拆自己的破夹袄。
棉絮飞起来,落在她隆起的小腹上,她却笑得像春天
"苏娘子说,娃要穿软和的。"
她把拆好的布片分给围过来的妇人
"尿灰泡过的布巾不扎人,我教你们——"
苏芽蹲在她身边检查布片,指尖掠过粗布上的针脚
"手真巧。"
"服务组。"
她突然直起腰
"专管育婴、滋补、汤食。阿枝,你管。"
阿枝的手顿住,布片"啪"地掉在雪地上。
她弯腰去捡,发顶的草绳又散了,露出后颈那道青痕
"我......我被夫家休了,说我克夫......"
"我也被说过克死七胎。"
苏芽扯过她的手,把产钳往她掌心里一按
"但我现在能救七十个胎。"
阿枝抬头,正撞进苏芽的眼睛里。
那双眼像口深潭,映得出雪,映得出火,就是映不出她从前见过的轻蔑或同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