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基地外围发现身份不明、装备精良的侦察人员,这个消息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林枫因内部调查取得突破而产生的短暂振奋。关东军的触角,竟然如此敏锐和迅速!这绝不是普通的军事侦察,其目标直指根据地最致命的核心!
“必须立刻搞清楚这些人的来历、数量和意图!”林枫在“铸剑”基地的临时指挥所里,对着刚刚赶到的雷鸣(伤势已基本痊愈,重新负责惊蛰小队)和周文博,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峻,“惊蛰小队,还能不能动?”
雷鸣“啪”地一个立正,眼中没有丝毫犹豫,只有被挑衅的怒火和临战的兴奋:“林工放心!惊蛰已经完成重组和基础训练,正需要一块磨刀石!这帮鬼鬼祟祟的家伙,交给我们!”
“好!”林枫重重一拍地图,“你们的任务,不是歼灭,是捕捉!我要活的!至少要抓住一个舌头,搞清楚他们到底是谁派来的,目的是什么,掌握了多少情况!行动要快,要隐蔽,绝不能让他们把基地的准确位置传回去!”
“明白!”雷鸣敬礼,转身便去集结队伍。
与此同时,周文博也带来了对内部“信天翁”的审讯初步结果。
“他承认了向日军传递情报,但坚称不知道关东军南下的具体计划和侦察小组的事情。”周文博眉头紧锁,“他交代,他的任务主要是搜集我们军工和指挥机构的位置信息,并通过货郎传递。关于那些出现在基地外围的人,他声称毫不知情。”
林枫眼神微冷:“有两种可能。第一,他真的不知道,关东军的侦察是独立行动。第二,他知道,但在隐瞒,或者他本身就不止一条线。继续审!重点审他除了货郎,还有没有其他联络方式,特别是无线电!”
“已经在加大审讯力度了。”周文博点头,“另外,根据货郎的交代和我们的排查,基本可以确定,‘信天翁’是受北平‘竹机关’直接操控的单一潜伏特务,其主要任务就是技术情报搜集。这与关东军可能派出的、执行战术侦察任务的特种小队,在隶属和任务上确实可能不同。”
林枫沉吟片刻:“也就是说,我们可能同时面对着日军不同系统、不同目的的多重侦察压力。这更说明,关东军此次南下,准备极其充分,志在必得!”
压力如山!必须在敌人摸清底细之前,抢先摸清敌人的底细!
林枫深知,面对关东军这样的精锐,以往那种依靠战斗缴获和零星情报拼凑对手形象的方式,已经远远不够了。他需要更系统、更深入、更立体的情报支撑。
他立刻下令,启动最高级别的“知己知彼”情报攻坚计划。
首先,他亲自起草了一份极其详细的《关东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情报需求清单》,内容细化了数十个方面,从部队各级主官的性格嗜好、指挥风格,到各中队、小队的武器装备具体型号和数量配比;从士兵的日常训练科目、伙食标准,到其山地作战的典型战术队形、步炮协同模式;甚至包括其南下后的驻地分布、后勤补给周期、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情况等等。
这份清单被迅速发往总部情报部门、各兄弟军区以及所有能联系上的敌后武工队和地下交通站,要求他们利用一切渠道,不惜代价搜集相关情报。
其次,林枫决定主动出击,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技术侦察。他命令通讯部门,集中所有“星火”电台和缴获的日军电台,组建一个临时的无线电侦听与测向网络,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监听日军,特别是可能与该关东军旅团相关的无线电通信,试图从其通信密度、呼号规律、甚至报务员手法中,分析出该部队的指挥结构、部署位置和活动规律。
同时,他指示兵工厂技术小组,紧急赶制了一批简易的、可用于远距离观测的潜望镜和听力放大器,配发给前沿观察哨,加强对所有通往根据地要道的监视。
最重要的,则是依靠惊蛰小队的武装侦察。
雷鸣没有让林枫失望。重组后的惊蛰小队虽然新兵较多,但骨干犹在,训练扎实。他们如同真正的幽灵,利用夜色和复杂地形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摸向了“铸剑”基地外围那些不明人员活动的区域。
经过两天两夜的潜伏、追踪和反追踪,惊蛰小队成功捕捉到了一名落单的敌方侦察兵!行动干净利落,没有惊动其他敌人。
这名俘虏被迅速、秘密地带回了基地。他穿着不同于普通日军的、更适合山地行动的迷彩作战服,装备着百式冲锋枪和带着消音器的手枪,身上没有任何标识,但其精良的装备、强健的体魄以及被俘后一言不发、眼神凶狠的姿态,都昭示着他绝非普通角色。
林枫亲自参与了审讯。他没有用刑,而是采用了心理攻势和技术分析。
他让人将俘虏的装备一件件摆在他面前,从冲锋枪的撞针磨损程度,到军靴底部的泥土成分,再到其随身携带的、绘制有等高线的简易地图上留下的细微痕迹,由老韩和徐致远(真)等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分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