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内灯火通明,与世隔绝。海外徐工凭借其语言优势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负责主要的翻译和讲解;真徐致远则结合黑龙沟的实际情况,思考着哪些技术可以优先转化应用;年轻技术员们则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前所未有的知识,做着详细的笔记。
他们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内燃机的复杂结构让他们惊叹,标准化生产的理念让他们深思,那些看似简单的农机具图纸,背后蕴含的却是提升整个根据地农业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然而,知识的消化吸收并非一帆风顺。许多概念超出了他们现有的认知,许多图纸上的精度要求以黑龙沟目前的加工能力难以达到,许多材料更是闻所未闻。
“这个曲轴的材料要求,我们根本达不到……”
“液压传动的密封问题,按照图纸上的要求,我们现有的橡胶件完全不合格……”
“还有加工精度,这个公差,我们的车床根本保证不了……”
困难和瓶颈接踵而至,兴奋过后,是现实的冰冷。年轻的技术员们开始感到沮丧和迷茫。
林枫定期来到这个秘密学习点,了解进度。他没有责备,而是鼓励大家:“不要灰心!我们现在达不到,不代表永远达不到!这些图纸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先把理论吃透,把原理搞懂!然后,结合我们的条件,看看哪些部分可以简化,哪些材料可以替代,哪怕先做出一个能用的‘土家伙’,也是巨大的进步!”
他的话给学习小组注入了信心。大家不再纠结于一步到位,而是开始尝试“山寨”和“简化”。没有合适的钢材,就用多次锻打淬火的土法尝试;没有精密轴承,就用铜套加润滑油替代;加工精度不够,就靠老师傅们的手工一点点打磨修正……
就在学习小组在艰苦的条件下,一点点啃着这些跨海而来的硬骨头时,林枫接到了王猛带来的一个消息:军区转来中央的通知,为了适应大反攻的新形势,统一和加强各根据地的军工生产,将在太行山军区召开一次**各根据地军工生产经验交流大会**,点名要求黑龙沟基地,就“雷公”火箭筒的研发生产和新技术的探索应用,做重点经验介绍。
这是一个展示成果、交流学习的绝好机会!但也意味着,黑龙沟基地,和他林枫,将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上,接受来自各方的审视。
林枫看着手中那份会议通知,又想起山洞里那些正在被艰难消化的图纸,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跨海而来的图纸,点燃了新的希望之火。而这即将到来的大会,是让这火焰悄然熄灭,还是使其形成燎原之势?
他深知,机遇与挑战,再次并存。
(本章完)
喜欢铁血时代:我的1940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铁血时代:我的1940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