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不上你的人,再努力也没用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爱 “讨好别人”。见村主任不待见他,就天天往村主任家跑,帮着干活、送自家种的蔬菜,以为这样就能改变村主任的看法。可村主任始终对他冷冰冰的,甚至觉得他烦。小李越努力讨好,越觉得委屈,总怀疑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王大伯跟他说:“人和人之间有股奇怪的磁场,他不喜欢你,跟你好不好没关系。你再努力发光,他也看不见;你再掏心掏肺,他也不稀罕。你该琢磨的是,是不是你的优秀让他嫉妒了?是不是你没给他想要的好处?别在不喜欢你的人身上浪费精力,不如转身找真正认可你的人。”
小李听了,不再讨好村主任,专心种自己的蔬菜、开网店。没想到,他的蔬菜长得好,网店生意也红火,镇上的收购商主动找他合作,村里不少人也开始佩服他。村主任见他有了出息,反而主动跟他打招呼了。小李说:“以前总想着讨好不喜欢自己的人,累得够呛还没结果,现在才知道,不喜欢你的人,再努力也没用,不如专注自己,自然有人认可你。”
2、关系的本质,是相互需要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信 “情投意合”。她跟邻居小芳天天黏在一起,一起逛街、一起做饭,觉得两人是最好的朋友,感情好得没话说。可后来张婶种的蔬菜卖不出去,想让小芳帮忙找销路,小芳却找各种借口推脱;而小芳需要张婶帮忙带孩子时,张婶却尽心尽力。慢慢的,张婶发现,所谓的情投意合,不过是自己单方面付出。
老支书跟她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靠相互喜欢撑着,更多是相互需要。情投意合是互相取暖,荣辱与共是有利益可图。你不能给对方提供他想要的东西,再喜欢也没用。你人生的主题,从来都是用自己有的,换自己想要的。”
后来张婶不再盲目付出,她专心拓展自己的销路,还学会了电商运营。小芳再找她带孩子,她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而当小芳需要电商资源时,张婶也会适当提供。两人的关系反而更稳定了。张婶说:“以前觉得喜欢最重要,现在才知道,相互需要才是关系的根基,有来有往,才能长久。”
3、任何人的钱,都不够用
村里的小赵,以前总爱 “指望别人”。家里盖房缺钱,他找亲戚借,亲戚说 “自己要买房,钱不够用”;想创业缺钱,他找朋友借,朋友说 “要供孩子上学,压力大”。小赵总觉得别人是故意不借他,心里很委屈。
王大伯跟他说:“别指望别人在经济上帮你,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钱都不够用。穷人要养家糊口,富人要扩大生意,谁都有自己的开销。你平时要节制花钱的欲望,多攒点资本,关键时刻才能靠自己。如果有人愿意在钱上帮你,不是他钱多,是他真的对你好。”
小赵听了,不再指望别人,开始省吃俭用攒钱。他一边种地,一边打零工,慢慢攒够了盖房和创业的钱。后来他开了家小超市,生意做得红火,也有人找他借钱,他才明白,每个人的钱都有自己的用途,不是故意不借。小赵说:“以前总觉得别人不帮我是小气,现在才知道,钱不够用是常态,自己攒钱才靠谱。”
4、关系里,别让一方一味付出
村里的李四,以前总爱 “享受别人的付出”。妻子每天做饭、洗衣、打理家务,还得跟着他下地干活,他却觉得理所当然,还跟人炫耀 “我把我媳妇调教得可好了”。可时间久了,妻子越来越累,心里越来越不平衡,最后跟他闹起了离婚。
老支书跟他说:“没人会无缘无故改变自己,只是因为在乎你,才愿意一味付出。你把别人的付出当成骄傲的资本,只知道享受不懂得回报,迟早会把人逼走。任何关系,都要双向奔赴,你对我好,我对你更好,才能长久。”
李四听了,开始学着分担家务,帮妻子做饭、洗衣,下地干活也抢着干。妻子见他变了,气也消了,两人的关系又和好如初。李四说:“以前总觉得别人付出是应该的,现在才知道,一味付出的关系走不长远,互相体谅、互相付出,才能过得舒心。”
5、与人交往,别一开始就太热情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 “用力过猛”。刚认识新朋友,就掏心掏肺分享自己的心事,主动帮别人做这做那,以为这样能快速拉近关系。可结果呢?有些人觉得她太热情,反而刻意疏远;有些人觉得她好欺负,慢慢得寸进尺。
后来她听了表姐的话,刚开始交往时不再太热情,先降低别人的期待值。慢慢相处中,再一点点释放善意,比如偶尔帮个小忙、分享点小零食。没想到,这样反而让别人觉得惊喜,觉得她真诚不做作,愿意跟她深交。
表姐跟她说:“刚开始太热情,会过早暴露自己的底牌,也让别人对你期待过高,后面稍有不慎就会让人失望。社交这事慢慢来,循序渐进,效果远比用力过猛好。” 小芳说:“以前总想着快速拉近关系,结果适得其反,现在慢慢相处,反而交到了真心朋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