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朋友不必多:有时朋友,不如路人
村里的张叔,以前总爱 “攒朋友”。觉得朋友多了路好走,不管是谁,只要能搭上话,就当成朋友来往。他有钱的时候,身边总围着一群人,吃饭喝酒、称兄道弟,他以为这些都是真心待他的好朋友。
可后来他种大棚遭了灾,赔光了积蓄,还欠了不少钱。那些曾经围着他转的 “朋友”,要么躲着不见,要么找借口推脱,没一个愿意伸手帮他。更可气的是,有个平时跟他最亲近的 “兄弟”,还偷偷把他剩下的蔬菜低价收走,转头卖了高价,赚了笔黑心钱。
王大伯跟他说:“做人不需要太多朋友,有些朋友做的事,比敌人还狠。朋友大多是锦上添花的,你好的时候,他们凑上来沾光;你落魄的时候,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而且人性就是这样,见不得身边人过得比自己好,有些朋友暗地里给你使坏,不是他人品差,是人性本就如此。”
张叔听了,慢慢看淡了所谓的 “朋友情”。不再刻意去攒朋友,只留下几个真心待他的知己。他说:“以前觉得朋友多了底气足,现在才知道,真心朋友有一两个就够了,太多的‘朋友’,不过是酒肉场上的过客,关键时刻不仅靠不住,还可能背后捅你一刀。”
2、人生两选一:要么认命,要么拼命
村里的小李和小张,小时候一起长大,后来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小李总觉得 “社会不公”,说上升通道都被有背景、有关系的人占了,自己再努力也没用。他天天抱怨,不肯踏实干活,结果日子过得越来越差,三十多岁了还靠父母养活。
小张却不一样,他知道自己没背景、没关系,只能靠自己。别人在闲聊打牌的时候,他在地里琢磨种植技术;别人在抱怨命运的时候,他在跑市场找销路。他起早贪黑,拼命努力,慢慢种起了大棚,开了网店,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老支书跟小李说:“这社会确实有不公,但不是你不努力的借口。上升通道是被占了些,但不是完全堵死了,你得特别努力,才有可能分到那么一点蛋糕。人生就是这样,要么你认命,安于现状过穷日子;要么你拼命,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最怕的是你明明没努力过,还两手一摊抱怨社会不公,那这辈子都没指望了。”
小李听了,也开始学着拼命。跟着小张学种蔬菜,学开网店,慢慢的,他的日子也有了起色。他说:“以前总觉得认命算了,现在才知道,拼命不一定能成功,但不拼命一定不会成功。与其抱怨,不如脚踏实地去干。”
3、别把孩子养太老实:大胆自信,才有机会
村里的赵婶,以前总爱把孩子教得 “老实听话”。让孩子少说话、多做事,别惹麻烦,见了人要低着头,别张扬。结果她的孩子长大了,性格懦弱,做事畏畏缩缩,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明明有能力,却因为不敢争取,错失了很多机会。
而村里的王大伯,从小就教孩子要自信、大胆、自我认可。鼓励孩子在村里的文艺汇演上唱歌,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哪怕孩子表现得不好,他也会夸奖孩子 “敢于尝试就是最棒的”。后来王大伯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进了大公司,因为敢于表现自己、执行力强,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升职加薪。
王大伯跟赵婶说:“别把孩子养太老实,老实人容易受欺负,也容易错失机会。能拿到结果的人,都有个共性,就是执行力惊人、行动力爆表。要让孩子敢于站到舞台上表现自己,无论好坏,只要在台面上,就永远有赢得可能。太老实的孩子,只会默默站在台下,连机会都摸不到。”
赵婶听了,开始改变教育方式。鼓励孩子大胆说话,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慢慢的,孩子的性格变得开朗自信了,也敢于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了。赵婶说:“以前总觉得老实是美德,现在才知道,在这个社会,自信大胆的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4、很多人,只会用力气吓唬你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 “怕人”。跟收购商谈价格,对方一凶,说 “就这个价,不卖拉倒”,她就害怕了,只能吃亏卖;跟邻居争宅基地,对方一咋呼,说 “这地本来就是我的,你再闹我就不客气了”,她就退缩了,把宅基地让了出去。
后来她见村里的张叔,不管跟谁打交道,都不卑不亢。收购商压价,他据理力争;邻居找茬,他寸步不让。张叔跟她说:“你要知道,这世上很多人,全部的力气都是用来吓唬你的。要分的蛋糕就那么大,他们不吓唬你,怎么让你知难而退,好独吞利益?你要是真自卑、自我否定,不敢争取自己该得的,那他们就达到目的了。”
小芳听了,开始学着不被吓唬。再跟收购商谈价格,对方再凶,她也坚持自己的底线,说 “这个价格我不能卖,你要是不诚心,我就找别人”;再有人找茬,她也不再退缩,而是勇敢维护自己的权益。慢慢的,没人再敢随便吓唬她了,她也拿到了自己该得的利益。小芳说:“以前总怕别人凶,结果总吃亏。现在才知道,很多人都是纸老虎,你不怕他,他就没辙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