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接连以独特而高效的东方道术解决了旧校舍低语、寻回失物、以及净化白鹭亭温泉灵脉等几起事件后,
其“擅长处理精细能量问题与环境异变”的名声,在驹王镇的超自然小圈子里不胫而走,并且逐渐脱离了“新奇”的范畴,开始带上了一丝“专家”的色彩。
超自然研究部也因此收到了一些更为特殊、指向性更强的委托请求。
这日,部室迎来了一位颇为特殊的访客——一位身着考究和服、气质沉静、年约六旬的老者。
他并非超自然力量的拥有者,却是驹王镇历史悠久、颇有名望的私人博物馆“藤原记念馆”的馆长,藤原弘树先生。
他手中捧着一个用紫檀木盒精心装盛的物品,神情凝重中带着一丝困惑与不安。
“吉蒙里部长,冒昧打扰。”
藤原馆长举止优雅,言辞客气,
“老朽此次前来,是有一件馆藏的古物,近日出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异常现象,想请贵部,尤其是那位精通东方秘术的李纯顾问,帮忙鉴定一二。”
莉雅丝闻言,红眸中闪过一丝兴趣。
她示意朱乃上茶,请老者坐下:“藤原馆长请讲,我们超自然研究部对于这类奇特的超自然现象确实很有兴趣。”
“李纯顾问,”
她转向窗边的李纯,
“这位是藤原记念馆的馆长,他有件古物似乎需要你的专业意见。”
李纯放下手中的书卷,走了过来,对老者微微颔首:“藤原馆长,您好。”
“不知是何物出现了异常?”
藤原馆长小心地打开手中的紫檀木盒。
盒内衬着柔软的丝绸,中央静静躺着一件器物——
那是一面直径约二十厘米、造型古朴的青铜镜。
镜背雕刻着繁复的云雷纹与某种难以辨识的飞鸟图案,
中心有一个小小的钮,镜面却并非光亮的铜面,而是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暗沉无光的氧化层,几乎无法映照出人影。
整面镜子散发着浓重的岁月气息,却并无明显的魔力或能量波动。
“这是本馆收藏的一面据传来自古代中国的‘瑞鸟纹镜’,”
藤原馆长介绍道,语气带着困惑,
“经过碳测定,大约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它一直作为普通文物陈列,并无特殊之处。”
“但奇怪的是,大约一周前开始,每到子午夜零点,这面镜子……就会自行散发出一种非常微弱的、柔和的白色光晕,持续大约一刻钟后又会自行熄灭。”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检查了所有可能的外部光源、反射、甚至化学荧光可能,都排除了。”
“那光仿佛是从镜子内部渗透出来的,非常柔和,并不刺眼,但也无法照亮周围,只是附着在镜体表面。”
“更奇怪的是,我们尝试用各种仪器检测,包括能量探测仪,都检测不到任何异常能量读数。”
“可它确实在发光!这现象已经持续了好几天,规律从未改变。”
木场佑斗和朱乃也好奇地凑近观察。
木场闭上眼仔细感知,摇了摇头:“确实感觉不到任何魔力、光力或者其他常见的能量波动。”
朱乃也尝试用魔力扫描,同样一无所获:“很奇特,就像……”
“就像它只是在‘假装’发光一样,能量层面毫无痕迹。”
莉雅丝也亲自感知了一下,秀眉微蹙:“确实古怪。”
“这种现象……闻所未闻。”
藤原馆长看向李纯,眼中带着期待:“李纯顾问,听闻您精通东方古术,不知对这种来自东方的古物出现的奇特现象,可有什么见解?”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纯身上。
李纯没有立刻回答。
他先是仔细观察了那面青铜镜。
镜子的纹路古朴,带着明显的华夏风格,那飞鸟图案……似乎与道教文化中记载的某些瑞兽有几分相似。
他伸出手指,并未直接触碰镜面,而是悬在镜面上方一寸之处,缓缓移动。
他并未运转真气强行探查,而是施展了一个极其细微的“触物感灵”的小技巧,用心神去体会器物本身沉淀的“意”与“韵”。
刹那间,一种极其微弱、却异常纯净古老的“宁静”之感,透过指尖传入他的感知。
那并非能量,更像是一种……残存的“意境”或“精神印记”?
同时,他确实感觉到,在镜子氧化层的最深处,似乎蕴藏着一丝微弱到极致、几乎与器物本身融为一体、性质极其内敛的“灵光”。
这灵光并非西方魔法体系中的能量,更像是一种经过特殊炼化、与物合一的本源灵性,极其擅长隐藏自身,寻常探测手段根本无法察觉。
“馆长,”
李纯收回手,沉吟道,
“这面镜子,恐怕并非普通的古物。”
“如果我没看错,它很可能是一件古老的‘道门法器’的残件,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某件法器的‘基盘’或‘载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