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魔宫的陷落和九幽魔尊的逃亡,标志着持续数年的仙魔大战终于落下帷幕。联盟上下沉浸在胜利的狂喜中,各地都在举行庆典,修士们尽情享受久违的和平。
但赵亮却没有加入欢庆的行列。魔宫之战结束后,他独自一人回到了天机商会总部的观星台,面前悬浮着数十块记录星辰之力研究数据的玉简。
“你在担心什么?”姜雨彤悄然来到他身边,轻声问道。樊晴也随后而至,关切地看着他。
赵亮的目光依然停留在那些流转的星图上:“我们赢了战役,但真的赢得战争了吗?”
他调出最后时刻的地底监测数据:“净化魔脉时,我感知到地底深处有什么东西被惊动了——不是魔气,而是更古老、更强大的存在。”
樊晴皱眉感应片刻:“确实有种...难以言喻的悸动,像是某个沉睡巨兽翻了个身。”
“九幽魔尊只是表象。”赵亮指着星图上几处异常波动,“真正的威胁可能才刚刚开始。”
基于这个判断,赵亮认为当务之急不是庆祝,而是全面提升联盟实力。而关键就在于系统总结和推广星辰之力的运用经验。
第二天,赵亮召开了战后第一次联盟高层会议。当他说要全面公开星辰之力研究成果时,引起了不小震动。
“赵会长三思!”天剑宗长老首先反对,“这些技术是联盟的优势所在,岂可轻易示人?”
其他几位宗主也纷纷附和,担心技术扩散会打破现有平衡。
赵亮的回应出乎所有人意料:“如果星空深处的威胁真的降临,现在的‘优势’根本不堪一击。”
他展示了轨道镜阵捕捉到的几处异常星象:“这些波动模式不属于任何已知天体现象,而且正在向我们接近。”
会场沉默。最终,联盟通过了赵亮的提案:建立“星辰学院”,系统教授星辰之力相关知识;同时编写《星辰纲要》,作为联盟通用教材。
赵亮亲自担任学院院长,并主持《星辰纲要》的编写。他将星辰之力体系分为三大分支:“星源”(能量运用)、“星迹”(感知预测)和“星枢”(阵法器械)。
编写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系统梳理。赵亮发现自己之前的许多应用都是凭直觉和经验,现在需要转化为可传授的理论体系。
“这里不对。”他指着一段关于星力聚焦的论述,“之前的计算忽略了科里奥利效应的星际类比影响,实际效率应该再修正0.7%。”
团队成员目瞪口呆——这种细微的修正连专精星辰之术数百年的月无心都未曾察觉。
更令人震惊的是,赵亮开始在修炼体系中融入星辰之力。他开创性地提出了“星髓”概念:将星辰之力融入经脉循环,与灵力形成互补共生。
“人体本就是小宇宙。”他在第一次公开讲座上阐述,“每一条经脉都对应天上一道星轨,每一个窍穴都是一颗星辰。”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赵亮亲自担任第一个试验者。他在观星台闭关七日,引动周天星力灌体,重塑经脉体系。
出关时,众人惊讶地发现他气质大变——眼眸中仿佛有星河旋转,呼吸间带着星辰韵律。更神奇的是,他周围自然形成了一片微缩星域,诸星环绕运行。
“化神中期?!”月无心感知到他的境界提升,震惊不已。寻常修士到这个境界,每个小境界提升都需要数十年苦修,而赵亮才用了多久?
赵亮却不太在意境界提升:“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传统修炼只注重积累灵力,却忽略了与宇宙的共鸣。”
他将新的修炼体系命名为“星穹道途”,并详细划分为九重境界,每重都有明确的标准和修炼方法。
为了让更多修士受益,赵亮主持建造了“星淬塔”——能引导星辰之力辅助修炼的特殊建筑。第一座塔落成当天,就有百名卡在瓶颈多年的修士成功突破。
“这不仅仅是修炼加速。”一个老修士热泪盈眶,“我能感到自己与天地宇宙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星辰学院的招生盛况空前。来自各宗派的精英挤破头想要入学,甚至有些宗门长老放下身段,以普通学员身份前来进修。
赵亮提倡“开源共享”理念,所有课程影像通过灵网免费公开,引发全民学习热潮。一时间,“谈星论道”成为修真界时尚。
但赵亮没有满足于此。他进一步提出“星网2.0”计划,要将所有星辰设施联成一个智能网络,实现全球范围的星力调控。
“想象一下:东海修士需要炼器时,可以临时借用西域过剩的星力;极北之地夜晚漫长,可以向南半球‘借’白天的星力储备...”
这个宏伟蓝图让人心驰神往,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此庞大的系统需要超强的计算核心来控制。
赵亮的解决方案再次震惊世人:他要用净化后的魔脉核心作为星网的“天地CPU”,以其庞大的能量和计算能力调度全球星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