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高早苗没有回他那间冰冷的棚屋,而是坐在路边的台阶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车流。新号码静静地躺在他的手机里,像一个沉睡的婴儿,等待着被唤醒。他既期待又害怕,期待着奇迹的发生,又害怕这只是老周的一句戏言。
手机在掌心里震动了一下,把他吓了一跳。他急忙打开一看,是一条短信,运营商发来的欢迎信息。他失望地叹了口气,把手机又揣回兜里。
就在他准备起身离开时,手机突然响了。那是一首老旧的铃声,此刻听来却如同天籁。他颤抖着手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
“喂?你好。”他的声音有些发抖。
“是高老板吗?”电话那头是一个沙哑的男声,带着浓重的口音。
“是我,您哪位?”
“我听老周说,你那儿有抗震钢筋?我们工地急要20吨,明天能送货吗?”
高早苗愣住了。老周?抗震钢筋?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手机尾号,“158”三个数字在路灯下闪着微光。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一些:“能!能送!您在哪儿?我明天一早给您送过去!”
“我在昌吉,你送到团结路工地,找我老陈就行。”对方说完,不等他再问,就挂断了电话。
高早苗握着手机,呆立在原地。昌吉?团结路?他不知道那在哪儿,但他知道,他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他拔腿就往废品站跑,他要找到20吨合格的钢筋。夜风很冷,但他却跑得满头大汗,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活了,我活了!
那一夜,他几乎没合眼。他把能找到的最好的钢筋都挑了出来,凑够了20吨。天刚蒙蒙亮,他就雇了一辆大卡车,亲自跟着去了昌吉。路上,他给老周打了个电话,声音里满是感激:“周叔,谢谢您!真的谢谢您!”
老周在电话那头哈哈大笑:“谢我干啥?是你的运气来了!好好干!”
到了工地,他见到了老陈。那是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看起来很爽快。他检查了钢筋,点了点头:“嗯,质量还行。价格嘛,就按市场价,三天后给你结款。”
高早苗连声说好,他甚至不敢提预付款的事。他看着工人把钢筋卸下车,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回去的路上,他坐在卡车的副驾驶上,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物,感觉像是在做梦。
三天后,老陈的款准时打到了他的账户上。看着手机银行上多出来的那一长串数字,他激动得差点哭出来。这是他来乌鲁木齐后,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生意。他请老周父女俩吃了顿大餐,饭桌上,他不停地给老周敬酒,嘴里说着“恩人”之类的话。
老周笑呵呵地接受了他的敬酒,琳达却只是低头吃饭,偶尔抬头看一眼高早苗,眼神里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
有了第一桶金,高早苗的生意开始有了起色。他租了更大的仓库,买了辆二手小货车,还招了两个工人。他把“158”这个号码当成了自己的护身符,无论是谈生意还是发广告,都只用这个号码。
奇怪的是,自从换了号码后,他的运气真的好了起来。老陈介绍了他的朋友来进货,朋友又介绍亲戚来。他的钢筋,从最初的20吨,变成了50吨,100吨……他的仓库,也从50平米的小棚屋,搬进了占地五千平米的正规钢材市场。
他雇了更多的工人,买了新的货车,甚至在市区买了套小房子。他把老家的母亲接了过来,给她买了新衣服,带她去最好的医院检查身体。母亲看着儿子的变化,欣慰地笑了,只是偶尔会念叨:“你爸要是还在,该多好。”
高早苗的名片也换了,上面印着“早苗钢材总经理”。他开始出入各种高档场所,学会了打高尔夫,学会了品红酒。他甚至把老周的“巴依老爷”餐馆盘了下来,重新装修,让琳达当经理。
琳达起初不肯,说要自己打拼。高早苗就天天去她家找老周,给老周带好酒好烟,跟老周称兄道弟。老周被他磨得没办法,只好劝女儿:“去吧,小高这人实在,跟着他,亏不了。”
琳达这才勉强答应。她把餐馆打理得井井有条,生意比以前更好了。高早苗经常去餐馆吃饭,每次都点一盘大盘鸡,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琳达在柜台后面忙碌的身影。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她的头发上,泛着金色的光晕。他有时候会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像一场梦。
三年时间,一晃而过。高早苗的“早苗钢材”已经成了大巴扎小有名气的钢材批发商。他的账户数字,早已突破了千万。那些曾经催债的亲戚,现在见了他都满脸堆笑,称他“高总”。他买了豪车,住进了高档小区,过上了曾经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他常常想,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158”的号码。是它,给自己带来了财运,带来了贵人,带来了现在的一切。他甚至在办公室里,专门设了个小神龛,供着那张写着“158”的餐巾纸,每天早上都会虔诚地拜一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