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棠在决赛现场的公开崩溃,如同一次小范围的文化事件,迅速在几所高校的论坛和社交圈子里发酵。
视频片段被疯传,标题五花八门——“音乐才女现场失声尖叫,是炒作还是精神失常?”“揭秘:‘勇敢之爱’背后的真相?”“压力过大?某艺院女生决赛现场疑似突发恶疾”。
无论真相如何,沈晓棠这个名字,算是以一种极其不体面的方式,短暂地“火”了一把。她所在的艺术学院官方对此事讳莫如深,原本计划中即使不能夺冠也会给予的校内表彰和资源倾斜,自然全部泡汤。
那家被方茴撬走的出版集团,更是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强调其“青年创作人才计划”对参与者身心健康与专业素养的严格要求,隐隐与沈晓棠事件划清界限。
沈晓棠本人,据说被家人接了回去,进行“休养”和“心理疏导”。
她的社交账号停止更新,曾经明媚张扬的才女,仿佛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来自沈晓棠的悔恨值+30(持续怨恨与恐惧)。】
【当前总悔恨值:220/100。第二阶段任务‘扼杀萌芽,摧毁依仗’完成度80%。】
方茴平静地浏览着网络上关于沈晓棠的后续讨论,心中毫无波澜。
这只是第一步,彻底摁死沈晓棠在文艺道路上任何复起的可能,还需要更多后续手段。但眼下,她的注意力需要暂时转移到北方。
陈寻,该轮到你了。
系统界面显示,陈寻那边的悔恨值提供已经停滞了一段时间。距离他上次跨省来找方茴碰一鼻子灰,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他似乎终于学会了“识趣”,不再进行无谓的电话和短信轰炸。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放下了。
根据方茴通过一些不易察觉的渠道(包括系统偶尔提供的、需要消耗少量悔恨值兑换的“信息碎片”)了解到的情况,陈寻在大学里的日子并不好过。
他试图复刻高中时的风光,组乐队,但缺乏真正的才华和凝聚力,很快散伙;学习上失去了目标和动力,成绩徘徊在中下游;曾经围绕在他身边的热闹,也随着他阴郁下来的脾气和不再耀眼的光环而逐渐散去。
更重要的是,他家里的情况,似乎正如方茴记忆中的时间线一样,开始出现问题。
他父亲所在的单位似乎卷入了什么麻烦,收入锐减,家庭经济陡然紧张起来。
他需要钱,需要证明自己,需要抓住点什么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失控感。
方茴知道,这就是最佳的攻击时机。一个被逼到墙角、内心充满匮乏和焦躁的陈寻,远比一个意气风发的陈寻,更容易被摧毁。
她并没有直接联系陈寻。那样太掉价,也容易引起他的警惕。
她选择了一个更迂回,也更残忍的方式。
方茴利用她目前在金融领域初步积累的知识和人脉(以及系统在信息筛选上提供的微弱优势),精心筛选出了一个看似极具诱惑力、实则风险极高的“投资机会”。
那是一个关于北方旧城改造衍生出的、包装得极其华丽的私募股权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短期见效。
实际上,这个项目背后牵扯复杂,资金链极其脆弱,几乎可以预见在不久后会暴雷,坑杀一大批急于求成的投机者。
然后,她通过数层伪装,将这个“绝佳机会”的信息,精准地“泄露”给了陈寻所在学校的一个小圈子。
这个圈子里,有家里略有背景但眼高手低的纨绔,有和陈寻一样急于证明自己的“潜力股”,信息在他们中间流传、发酵,很快就能传到正四处寻找出路的陈寻耳朵里。
果然,不到一周,方茴通过系统监控到陈寻开始频繁查阅相关资料,与他认识的那些“有门路”的人接触,言语中透露出强烈的兴趣和孤注一掷的冲动。他太需要一场胜利来挽回尊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并向远在南方的、那个将他视若敝履的方茴证明——他陈寻,不是废物!
【来自陈寻的悔恨值+5(源于焦虑与不甘)。】
【检测到目标人物即将做出重大错误决策,风险极高。】
方茴冷笑。风险?她要的就是风险。
她甚至没有停下,开始了第二步。她匿名向陈寻父亲所在单位的纪检部门,以及相关合作方,寄送了一些“线索”。
这些线索真真假假,混杂着一些关于陈父单位近期麻烦的、经过巧妙编排和夸大的“内部消息”和“财务疑点”。她不需要直接扳倒陈父,只需要在陈家已然紧绷的神经上,再狠狠踩上一脚,加速那个家庭的崩溃进程,让陈寻感受到更真切的、来自现实生活的重压和无助。
做完这一切,方茴重新将注意力放回自己的学业和资本积累上。她知道,种子已经种下,只需要等待它们在那片名为“陈寻”的贫瘠土壤里,自行生根、发芽,最终结出名为“绝望”的恶果。
陈寻的处境正如方茴所预料的那样,急转直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