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羽”工坊的一鸣惊人,彻底奠定了孟雅若在孟氏集团乃至整个商界的地位。她不再是那个需要凭借孟家光环和付闻樱认可的养女,而是凭借自身实力杀出一条血路的“孟总”。媒体赞誉纷至沓来,各种“年度商业新锐”、“最具影响力女性”的头衔开始与她挂钩。
付闻樱对她的态度发生了显着变化。过去是审视与打磨,如今更多是交付与倚重。她开始将孟氏集团旗下更多与设计、品牌相关的业务板块逐步移交到孟雅若手中,甚至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明确提出:“未来孟氏在消费领域的创新和品牌升级,由雅若统筹负责。”
这意味着,孟雅若的权力范围,已远远超出了“墨羽”工坊本身,正式进入了孟氏集团的核心决策圈。她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室,配备了更专业的团队,需要处理的文件层级和涉及的资本规模也呈几何级数增长。
孟宴臣依旧负责地产和集团更传统的重资产板块,与孟雅若负责的领域既有区分,又有交叉。两人在集团会议上碰面,公事公办,配合默契,但那种无形的、微妙的张力似乎并未随着孟雅若的成功而消散,反而因为两人地位的日益对等,变得更加难以言喻。
一次,关于某个新兴商业综合体的业态规划会议上,孟雅若主张引入更多独立设计师和艺术IP,打造差异化体验。而孟宴臣则更倾向于引入稳定成熟的国际连锁品牌,保证出租率和收益稳定性。
两人各执己见,数据翔实,逻辑清晰,争论激烈却不失风度。
“孟总的想法很有前瞻性,但风险可控性需要更严谨的评估。”孟宴臣语气平静,用的是标准的职场称谓。
“孟副总提到的风险确实存在,但商业模式的护城河恰恰来自于敢于率先尝试和构建独特内容。”孟雅若寸步不让,同样以职衔相称。
最终,方案交由付闻樱裁决。付闻樱听取了双方陈述,罕见地没有立刻做出决定,只是让他们各自补充更详细的可行性报告。
会议结束,众人离去。孟宴臣走到孟雅若身边,脚步微顿,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她听清:“步子迈得太大,容易失控。”
孟雅若正在整理文件,闻言抬头,对上他深邃难辨的目光,微微一笑:“谢谢孟副总提醒。不过,停滞不前,才是最大的风险。”
两人目光在空中短暂交锋,旋即分开,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如同两位顶尖的棋手,在属于他们的棋盘上,既是对手,又是唯一能理解对方棋路的知己。
与此同时,仲天骏发来了正式的商业邀请——E-Shine集团计划举办一场跨越亚太区的顶级珠宝收藏展,希望“墨羽”工坊能作为重要合作伙伴参与,并展出包括“涅盘”在内的代表作品。这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是将“墨羽”推向国际顶级收藏界视野的绝佳机会。
孟雅若欣然应允。这意味着她与仲天骏将有更多工作上的交集。但与以往不同,这一次,她是以完全平等的合作伙伴身份参与。他们通过视频会议讨论展陈设计,交流对藏品的理解,甚至就某件文艺复兴时期古董珠宝的修复方案进行辩论。仲天骏依旧温和,但对待她的意见更加尊重,甚至带着一丝探讨的意味。
他似乎在努力地将心中那份情感,转化为一种更成熟、更持久的欣赏与并肩作战的情谊。这让孟雅若感到放松,也更能坦然接受他的帮助与合作。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孟雅若忙于筹备参展事宜,并接手孟氏更多业务,忙得脚不沾地时,一封匿名检举信被直接送到了孟氏集团监察部和几位重要董事的邮箱。信中以极其详尽的“内部”数据,指控孟雅若在“墨羽”工坊建设项目中,涉嫌利用职权,在设备采购和装修承包商选择上为其关联企业输送利益,并附上了几份经过精心篡改的合同复印件和资金流水截图,做得几乎天衣无缝。
这比之前的媒体爆料更为致命,直接指向商业腐败,触动了所有企业最敏感的神经。
消息第一时间被压了下来,但还是在极小范围内引起了震动。付闻樱直接将孟雅若叫到了顶楼的董事长办公室,这一次,连孟怀瑾也在场。
付闻樱的脸色是从未有过的阴沉,她将打印出来的匿名信部分内容摔在桌上:“解释!”
孟怀瑾眉头紧锁,语气沉重:“雅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指控……”
孟雅若快速浏览着那些捏造的材料,心中惊怒交加,但越是如此,她面上越是冷静。她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爸爸,妈妈,这些指控纯属捏造。涉及的几份合同,全部经过集团法务和采购部合规流程,所有资金往来在集团财务系统内有据可查。我可以立刻调取所有原始文件和审批记录。”
“对方显然有备而来,而且对集团内部流程非常熟悉。”付闻樱的声音冷得像冰,“能接触到这个层级信息的人不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