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基地东面战场
李易“抓”了个昆吾军的军官,打听了一下战场情况。
对面是昆吾军新编的第八团阵地,这第八团啊,大多都是最近新招来的兵,没打过啥像样的仗。
段铮把他们留在这块儿,就是给主力部队壮壮声势,顺便帮着运运物资。
这些新兵蛋子,真要让他们到禹城城下去打硬仗,能不能立功不好说,掉链子那是肯定的。
要是万一大规模溃逃了,还得影响老兵们的士气。
所以,这些新兵就被安排在后方,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
虽说这是一群软柿子,可李易也没想着去当那个出头鸟。
他这次带着部队来参战,其实就是来走个过场,演场戏。
帝都的部队一过来,就把段铮手下的一个王牌团给灭了。
这实力,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连段铮自己都承认扛不住了,李易要是还坐在那儿看热闹,那可就是真没脑子了。
当然了,带着部队到了战场上,那也是假打。
先不说能不能一下子把段铮给打趴下。
就算真把段铮给打趴下了,对李易自己也没啥好处。
有段铮这个“叛军”在,李易还能趁机浑水摸鱼捞点好处。
要是没了段铮,禹城下一个对付的就可能是自己。
而且这段时间相处下来,段铮这人给人的感觉还不错,大方、厚道、讲信用,主要还是大方。
只要段铮能扛得住,以后双方说不定还有合作的机会呢。
一连三天,禹城的炮声就没停过。
梁州军和昆吾军装模作样地打了几场,然后就开始对峙。
有了帝都撑腰,刘勇敢的底气也足了。
他一看李易和昆吾军在那儿大眼瞪小眼,心里就不痛快了,派了个督战员到梁州军,要求李易发起进攻。
在别的地方,官大一级能压死人,可在李易这儿,光是官儿大可不好使。
督战员来了,李易好吃好喝地招待着。
到了时间,就开几炮跟对面打个招呼,意思意思,提醒对方该配合演戏了。
双方打了几百发炮弹,愣是一个兵都没打死。
督战员徐飞羽也知道这活儿不好干,到了梁州军该吃吃该喝喝,报告写完了还主动交给李易审阅。
李易是什么人,禹城只要长着耳朵的都知道。
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军阀,而且个人战斗力还特别强。
自己一个月就那几百块工资,犯得着玩儿命吗?
真要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估计死了都找不到尸体。
到了第五天,帝都115师的一个装甲团出现了,一个照面就把昆吾军第八团打的抱头鼠窜。
115师311团团长钟定国笑着对赵成刚说道:“赵局长,我看这个第八团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梁州防卫军却迟迟不能突破,看来这个李易的能力没你说的那么强嘛。”
赵成刚尴尬地笑了笑:“是311团太强了,李易个人战斗力很强,可他手底下就是一帮民兵,自然没办法跟您一手带出来的钢铁雄狮比。”
钟定国笑着挥挥手:“陈将军过奖了,对面那个李易虽然带兵不行,但精神可嘉,毕竟他没读过军校,也没当过兵,能拉起一支部队也不容易,还能冒着危险上战场,这份爱国之心还是值得表扬的。走,带我去见见这位李司令。”
赵成刚带着钟定国往梁州军的阵地而去,路上还介绍着李易消灭母巢丧尸的事迹。
不管周亮平等人对李易的意见有多大、评价有多不好,可事实就摆在眼前。
李易确实消灭了梁州市的丧尸,带着幸存者重建了梁州市,还带着部队和叛军作战,这都是功劳,不能只盯着过错不看成绩。
赵成刚对李易是有好感的,只是在禹城基地这个大环境里,他出身普通,没背景,人微言轻,影响不了周亮平的态度。
不过,现在形势不一样了,帝都的部队一来,禹城的政治格局就得重新洗牌。
孙长河早早地投靠了帝都的内阁大佬,得到了内阁的青睐。
而周亮平失去了蔡汉生这个铁杆盟友,手里没了军权,又失去了内阁和国会的信任,退居二线已经是板上钉钉。
周亮平这么一退,禹城的政策自然也就变了,坚定不移地跟着帝都的脚步走,坚决服从帝都的指示。
而帝都方面在政策上鼓励并支持地方武装重建家园,明确提出要指导并援助地方武装,要求各地武装在各地区司令长官的指挥下,和正规军配合作战,保卫民众、重建家园,认可地方武装在灾难中的贡献,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把地方武装纳入国家军事体系。
也就是说,地方武装和正规武装以后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
……
另一边,见赵成刚带着钟定国来了,李易装模作样地下令:“长官到了,所有连级以上的军官都过来集合,聆听长官训话。”
钟定国笑着走上前:“李司令不必如此,大家作战辛苦,让他们抓紧时间好好休息,恢复一下体力,我就是过来看看大家,没有别的意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