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走一见谢秋芝,脸上的笑容更盛,再次拱手,语气客气却不失分寸:
“这位想必就是谢供奉了?下官翰林院外务行走,姓王,奉院令,特来为谢供奉送达公函与俸禄,并传达皇上口谕。”
听到陛下口谕四字,谢家众人神色一凛。
谢秋芝虽得了官身,但并无实权,且对方是代表翰林院和皇命而来,她自然不会托大,依着平常的礼节,微微屈膝福了一礼,落落大方地回应:
王行走辛苦了,快请屋里坐,喝杯粗茶。
王行走连忙侧身避让,连称“不敢当,不敢当”,心中却对这年纪轻轻却宠辱不惊、礼节周到的小供奉高看了一眼。
他婉拒了进屋的邀请,示意随从将木匣捧上前,然后从怀中取出一封盖着翰林院火漆印的信函,郑重地双手递给谢秋芝。
“谢供奉,此乃翰林院公函,请您过目。”
王行走说道,同时示意随从打开木匣,里面是码放整齐的银锭和几张票据。
“这是您半年的俸禄,白银一百二十两,以及禄米票六十石、香油票六升、官纸票三百张、调色银十二两,请您查验。”
谢秋芝接过公函,谢广福和李月兰也好奇地凑过来看。
公函是用端庄的楷书写就,内容清晰:
【翰林院·公函】
致 翰林院特聘丹青供奉 谢秋芝:
本院奉圣上谕,特遣传旨官一员,送公物,并告以公务,悉听安排。
亲赴贵府,面致公文,并交接公物。
计开:
七品供奉制式官服一套
内含:青罗袍一领,云雁补子一对,玉带一条,乌纱帽一顶,皂靴一双。
官服已先行送达镇北侯府,由镇北侯府中军司马当面验收,核对无误。
半年俸禄:
白银:七品供奉月俸二十两,半年计一百二十两。
禄米票:月米十石,半年计六十石,凭票于云槐县县仓支取。
香油票:月供一升(用于灯油、调色),半年计六升。
官纸票:御用雪浪纸,月五十张,半年计三百张。
调色银:专供颜料、金粉、胶矾,按月支二两,共计十二两。
公务知会:
圣上于十月五日卯时正麟德殿设“凯旋荣归宴”,七品以上在京官员须赴宴。
目前本院别无新活计派下,请谢供奉专精《大宁桃源蒙学》插画事宜。
本院估算:全书图稿一百二十幅,约需半年完工、。
自今日起,半年内不另派官务,谢供奉可安心居家创作。
王行走在一旁笑着补充道:
“谢供奉,您的官衣规制已备齐,昨日已奉命送于镇北侯府,您务必得空去看看,若有不合身之处,即刻着人修改。”
说完,王行走顿了顿,脸上的笑容更加和煦,目光扫过谢广福、李月兰和谢锋,从袖中取出一份明黄卷轴,继续说道:
谢供奉,翰林院公务已毕。现下官需代为传达皇上口谕。
他展开卷轴,朗声道:
奉皇上口谕:咨尔谢氏广福、月兰、秋芝、锋、文,尔等献药抗疫,功在社稷,朕心甚慰。特赐尔等全家,于十月五日卯时正,入宫赴凯旋荣归宴,不得有误。钦此。
李月兰、谢广福连忙躬身:草民/民妇领旨,谢皇上隆恩。
谢秋芝和谢锋也依礼谢恩。
王行走将明黄卷轴郑重交给谢广福,含笑对谢家众人解释道:
此乃皇上亲口谕令。皇上得知今日翰林院需遣人至谢供奉府上送达公函,特命下官一并传达此谕,着翰林院笔录成文,以为赴宴凭证。
宴席设在宫内麟德殿,届时宫门处自有内侍引导,下官还有几句体己话要提醒诸位,桃源村距皇宫路途不近,若明日卯时正赴宴,从贵府出发,未免太过仓促劳累。诸位可于今日便动身,前往京城的青云巷住下。
这青云巷就在承天门外,是专为各地进宫述职官员准备的馆驿所在,清静雅致,由光禄寺统一打理。诸位持此手谕前往,自会有人安排食宿。如此,明日便可从容入宫,不必受奔波之苦。
皇上特意交代,望谢小公子谢文务必同往。小公子聪慧过人,旁的官员也很想见见这位献图利民的小才子。
王行走说完,最后含笑拱手:皇恩浩荡,可见一斑。下官还要往别处传达旨意,就不多叨扰了。预祝诸位明日宫宴一切顺遂。
等王行走的马车离开后,李月兰看着那沉甸甸的银锭,又看看谢广福手中的明黄卷轴,心中猜测:
这......这咱们全家都要进宫吃席,该不会是要当面赏赐咱们家吧?
李月兰会这么想也正常,自从第一次用抗生素置换到那些御赐之物后,皇上到现在也没有再下赏了。
那一百多桶的抗生素原片可是救了数万百姓的命呢,这赏赐迟迟不下,那肯定是要憋一波大的。
谢广福稳了稳心神:皇恩浩荡,咱们得好好准备。既然上头特意给进宫吃席的人安排了住处,那我们收拾收拾就动身出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