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地萃初六、六二、六三爻辞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
一 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聚之始,柔居之,阴柔之人,必无法坚守 正节,为求舆人同而舍其正道,但为求同,此 不终之戒。人心必乱,同气相求而生聚,或哀 号作苦以求相应,其果必为众人之笑柄,若能 坚心往从阳刚正道,必无过咎,否则成小人矣。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若人之心志受人惑而乱,必不能固守节 志,乃失其正道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二之位与五相对应,位虽有差距,此时乃 当聚而未及合之时,如能相引聚则可无咎,此 因其中正之德未变,如德变,则必不相吸引. 故于群小人聚时能独立其间,且与上位之德 同,必能合,此其意也。即令不重外饰,专以 至诚,则终必合矣。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萃之时,以能聚为吉,同志相求,平安, 其位有差距,因中正诚心同德必能无咎。
六 三 : 萃 如 磋 如 , 无 攸利 , 往 无 咎 , 小 吝 。
不正之人,求能与人聚合,但人皆不应, 为人弃绝,上下皆不应,唯退求事外之贤与之 相应,如此则可无咎。人之动有求,即令得之, 亦可羞也。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上六居柔之极,故能往而无灾。
各位茶友、书友、摸鱼同好,今天咱们接着盘《周易》里“泽地萃”卦的初六、六二、六三爻。上回咱们说了这仨爻像古代版“社交名场面”,有人开场翻车,有人稳扎稳打,有人碰了一鼻子灰后学聪明。今儿咱把镜头拉近,添点细节、灌点笑料,再扒拉扒拉爻辞背后的小心机——保准您听完,既能当段子讲给朋友听,又能悟出点处世门道!
初六:社牛翻车记——热情过了头,成了小丑
先给没跟上趟的朋友复习下初六爻辞:“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翻译成人话:一开始想真诚搞社交,结果没坚持住,场面乱成一锅粥;急得直哭喊,结果被人攥着手嘲笑;别慌,调整方向往前凑,没事儿!
《象传》补刀更扎心:“乃乱乃萃,其志乱也。”——心志乱了套,自然搞不成正经事儿。
咱今儿把这场景往细了掰扯。假设这是西周中期某个诸侯国的“同窗联谊会”,主办方是个叫姬安的贵族子弟(对应初六爻:阴爻居初位,性格软萌但有点没主见)。姬安打小和一帮士族子弟读《诗》《书》,关系铁得很,如今各奔前程,他想办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聚会,把老友们重新聚起来。
筹备阶段,姬安可下了血本:包下城郊最气派的“松风馆”,命厨子备了烤乳猪、蜜渍梅子、新酿的黍酒;又让书童写了百张请柬,亲自登门送——连当年总被他抢砚台的刺头子都请了。
可问题出在哪儿呢?姬安太想“让大家尽兴”了!聚会当天,他一会儿提议“行个投壶赌酒令,输了的喝三大碗”,一会儿又觉得“光喝酒没意思,不如联句赋诗”,刚喊完“关关雎鸠”,又拍大腿:“要不唱《蒹葭》?我新学的调子!”
底下宾客当场裂开:
- 当年最守规矩的叔孙豹皱眉:“投壶是礼,联句是雅,混着来成何体统?”
- 爱耍滑头的公冶皮偷偷对旁边人说:“合着今儿是诗词大会外加酒蒙子擂台赛?我可没那两下子。”
- 最绝的是当年被姬安抢过砚台的刺头子魏驹,直接抱着酒坛蹲墙角:“你们爱咋折腾咋折腾,我不奉陪。”
原本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聚会,硬是被姬安搞成了“大型社死现场”。他急得满头汗,拽着叔孙豹的袖子喊:“叔孙兄!您给主持主持啊!”叔孙豹甩开他:“你自个儿立的规矩,我可不懂!”
这时候《易经》的提示来了:“若号,一握为笑”——别扯着嗓子喊了,您看魏驹那眼神,分明是在憋笑;公冶皮拍您肩膀那下,不是安慰是嘲笑!
那咋补救?《易经》说“勿恤,往无咎”——赶紧调整策略,往“正道”上靠。啥是正道?姬安抹了把脸,偷偷溜到后院,找到当年和他一起蹲在树底下背《孝经》的书童阿福:“小福子,你不是说你表舅家有个会弹箜篌的乐师吗?把他请来!”
箜篌一响,清越的音律裹着《采薇》的调子飘出来,原本要散场的人又慢慢聚拢。叔孙豹摸着胡子点头:“这才是雅集该有的样子。”魏驹也端着酒碗凑过来:“行啊姬安,藏得够深!”
事后姬安跟阿福感慨:“我本想讨好所有人,结果讨好了个寂寞。还是你提醒我,真心想聚的人,不需要花里胡哨的。”
《象传》说“其志乱也”,翻译成人话就是:您这心思跟团乱麻似的,一会儿想当东道主,一会儿想当气氛组,一会儿又想当文化人——心不静,事儿自然不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