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雯把第一张原声卡片贴上墙的时候,刘好仃正盯着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时间。十点零七分,阳光已经爬上办公桌边缘,照在那本刚合上的《启明一号上市首周实录》封面上。
他没急着翻开新文档,而是先点了点音箱图标,把音量调低了一格。赵磊传来的反馈音频还在后台排队,但他知道,现在该听的不是声音,是沉默里的动静。
王芳走进来时手里拎着两杯豆浆,一杯放他手边,一杯自己捧着吹了吹。“五十套全发出去了,物流那边说今天下午就能到。”她坐下,语气像在报天气,“有三个客户问能不能加急安装。”
“不加急。”刘好仃端起豆浆喝了一口,“按排期走。谁家都重要,但不能乱。”
“可人家等着用呢。”王芳皱眉,“咱们口碑刚起来,这时候掉链子,容易让人觉得‘也就那样’。”
“口碑不是靠快,是靠稳。”他放下杯子,“你看小区里那些修鞋补衣的老摊子,几十年没人打广告,可一提名字,街坊都认。为啥?因为他们从不糊弄人。”
王芳张了张嘴,最后只是叹了口气:“道理我懂,可我也怕错过这股劲儿。”
这时赵磊推门进来,笔记本夹在腋下,脸上带着熬夜后特有的红晕。“我把前七十二小时的数据重新跑了一遍。”他坐下来,打开电脑,“用户活跃时段集中在晚上八点到凌晨两点,和预设的节能模式吻合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九。另外……”他顿了顿,“有十一户主动开启了‘家人共享提醒’功能。”
“什么意思?”孙雯从设计稿里抬起头。
“就是灯亮了,他们子女手机也会收到通知。”赵磊敲了敲键盘,“有个女儿留言说:‘我爸半夜起床,我再也不用猜他是不是摔了。’”
屋里安静了几秒。
孙雯低头在便签上写了一句:“灯亮了,孩子也安心了。”
刘好仃看着白板,拿起笔,在“使用场景”那一栏下面划了条横线。“我们得想远一点。”他说,“现在是一百个人用了说好,接下来要是有一千个、五千个呢?还能不能保证每一家都像现在这样踏实?”
王芳抬眼:“你是想往外扩?”
“不是全国铺开。”他走到墙边,拿起一支红笔,在深圳地图上圈出几个点,“先看看隔壁两个区——龙岗、宝安。那边新建的中高端社区多,老人带孙子住的也不少。还有两家民办养老院,已经在试用名单里挂了号。”
“你这是要搞试点?”赵磊问。
“对。小步走,看反应。”刘好仃点头,“我们现在不缺好评,缺的是验证——这些好评能不能换个地方、换批人,照样成立。”
孙雯忽然插话:“可宣传材料还是按独居老人写的,要是家庭用户多了,故事是不是也得变?”
“当然。”刘好仃笑了,“你们还记得那个小姑娘说的吗?‘爷爷的灯会走路,像小狗一样。’这话多有意思。说明不只是防摔,它还能陪人。”
“那我回头做个‘家庭版’征集活动。”孙雯眼睛亮了,“让买了灯的家庭拍段小视频,讲讲家里谁最爱上厕所,谁最怕黑,谁第一次敢自己倒水喝……真实就行。”
“可以。”刘好仃记下,“但别搞投票、别评奖。咱们不是选最美家庭,是听生活怎么过。”
王芳这时站起身,语气变得干脆:“如果真要拓展,销售这边也得跟上。我现在就联系几家物业,问问社区统一采购的可能性。价格可以谈,关键是安装和服务能不能跟住。”
“服务才是门槛。”赵磊接过话,“但现在系统只能支持一百五十台设备实时监控。再多,报警响应就得延迟。”
“所以你要做减法。”刘好仃看着他,“不是所有问题都要立刻解决,而是找出最关键的那个。比如——哪类故障最影响体验?”
“感应失灵和夜间误触发。”赵磊不假思索,“占了反馈总量的七成。”
“那就先盯这两个。”刘好仃在纸上写下:轻量化运维方案。“两周内出个简化版检测流程,能让普通安装工一眼看出问题在哪。不用高科技,能用就行。”
王芳翻出客户表:“我还发现,复购意向里有三成来自三代同堂的家庭。他们不是给自己装,是给爸妈、祖辈装。这种订单,要不要单独列出来?”
“要。”刘好仃点头,“而且这类家庭更看重售后响应速度。我们可以试试推出‘亲情守护包’——购买两套以上,享受优先排期、远程指导、年度免费检修。”
“听着像套餐促销。”孙雯笑,“但加点温度就好了。比如附张卡片:‘您点亮的不只是路,是一家人的安心。’”
“这句好。”刘好仃记下,“就放在包装盒里。”
会议开了一个多小时,桌上散落着草图、数据打印件和喝了半杯的豆浆。窗外阳光移了个角度,照在原声墙上,那句“亮了”被晒得微微发白。
刘好仃坐在主位,面前摊开一张新纸,上面写着三个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