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的手指在键盘上停了一瞬,屏幕上那条刚弹出的消息还亮着:“林客户确认参与全程效果追踪,并希望每月收到玻璃状态评估报告。”他没急着回复,而是把这句话读了两遍,像是怕漏掉哪个字眼。
他转头看向打印机,纸张正缓缓吐出一页文档,是“阳光观察员计划”的首周汇总。拿起来扫了一眼,L-01案例的数据曲线平稳得像一条拉直的晾衣绳,紫外线峰值压过去,阻隔率纹丝不动。旁边备注栏写着:客户主动提供清洁记录,已连续上传三天照片。
他把纸夹进文件夹,起身走到控制台边,敲了三下桌面:“王姐,老陈,来一下。”
王姐几乎是踩着脚步声进来的,手里抱着她的旧平板,边走边低头看。“刚跟仓储确认完恒温柜的事,他们说可以留两个格位专用,但得贴标签区分。”
“贴。”刘好仃点头,“就写‘阳光观察员计划·第1号’,再加个二维码,扫了能看实时数据。”
老陈随后进来,安全帽还没摘,袖口沾着一点镀膜液干后的淡痕。“T2批次复检完了,性能稳定,建议保留作长期对照样本。”
“编号存档,”刘好仃翻开笔记本,“GZ-T2-02,备注‘客户疑问回应专用’。”
三人站定,背后是跳动的数据墙,红绿数字不断刷新。刘好仃调出共享屏幕,点开一张汇总图:“这一周,五家试用客户,三家每天打卡,两家愿意配合拍短视频。咨询量还在涨,但下单的还是不多。”
“说明他们在等别人先出结果。”王姐接话。
“对。”刘好仃手指点了点屏幕,“可我们不能等所有人想通才行动。现在要做的,不是催单,是让已经试用的人变成会说话的证据。”
老陈皱眉:“可光靠几个客户发朋友圈,影响太小。”
“我不指望朋友圈带火。”刘好仃笑了笑,“我是想让他们变成我们的‘声音’。比如,他们店里的客人问‘这玻璃怎么三年不黄’,老板就能说‘因为我们是官方认证的阳光观察员’。”
王姐眼睛一亮:“那我们可以做个挂牌仪式?给第一家正式挂牌‘阳光观察员门店’,顺便拍个短片,标题就叫‘谁在替你测试未来玻璃’?”
“名字不错。”刘好仃记下来,“但重点不是宣传我们,是让他们觉得被重视。一块牌子,一份月度报告,再加上咱们定期上门检测,拍照留档——这些小事堆起来,比打折更有黏性。”
老陈想了想:“技术层面也能配合。我正在整理一份常见问题清单,打算做成图文版,配上简单解释和检测数据。客户要是问清洗会不会伤涂层,直接扫码就能看答案。”
“文档标题别整得太硬。”王姐提醒,“上次那份《若干技术参数说明》,我看林客户助理翻了两页就切出去了。”
老陈顿了顿:“那就叫……‘阳光盾使用小贴士’?”
“这还差不多。”刘好仃点头,“这样,咱们分三条线走。第一条是证据线——用真实客户的使用过程说话,照片、数据、视频都存档,做成可查的案例库;第二条是支撑线——老陈的技术手册要通俗,有问题能立刻找到答案;第三条是情感线——让客户觉得自己不是小白鼠,而是项目合伙人。”
王姐竖起拇指:“三线并行,稳。”
“关键是节奏。”刘好仃打开新文档,打出标题:“新机遇应对策略草案”。他一边输入一边说:“我们现在资源有限,不能全面铺开。先从五家高意愿客户开始,做深不做广。谁配合得好,谁就优先拿到新品试用权、优先安排检测服务,甚至以后推出定制款,第一个找他们合作。”
“相当于分级管理?”王姐迅速反应过来,“我可以更新模板,加两个新字段:‘合作深度’和‘传播意愿’,按星级打分。”
“行。”刘好仃点头,“老陈那边也同步准备三套配方对比报告,确保后续有技术储备。万一客户提新需求,咱们能快速响应。”
老陈应了一声:“材料组已经在做T4批次配比调整,目标是进一步降低成本,不影响透光率。”
“成本必须控住。”刘好仃强调,“咱们的优势不是便宜,是耐用。但也不能贵得让人不敢试。”
王姐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林客户经理刚才私信我,说他们总部设计部挺感兴趣,问能不能安排一次小型分享会,讲讲这个‘阳光盾’是怎么做到抗老化的。”
“机会。”刘好仃眼神一动,“别当成推销,当成技术交流。让老陈主讲,我辅助,你负责收集他们的问题,当场解答。讲完送一套样品卡,附上使用追踪表。”
“要不要录视频?”王姐问。
“录。”刘好仃干脆地说,“剪成三分钟精华版,发给所有潜在客户。标题就写:‘一家珠宝店为什么换了整套展柜玻璃’。”
老陈嘴角微扬:“听着像广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