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的手指刚从回车键上抬起,屏幕右下角的提醒还没完全淡出。他盯着那行“操作终端未完成身份验证”的日志,眉头没皱,也没说话,只是把茶杯往边上挪了半寸,腾出位置打开了权限管理后台。
他点开东展厅B区的操作记录列表,翻到昨天下午三点十七分那条中断指令。发起IP来自行政楼三层,正是销售部新员工培训室的位置。他顺手记下时间戳和设备编号,转身拨通内线。
“王姐,销售团队那个内部体验日报名名单出来了吗?”
“刚收齐,八个人,都是新人。”她声音轻快,“说是要亲身体验咱们的服务流程,挺积极的。”
“让他们明天来。”刘好仃顿了顿,“但得按客户流程走一遍,签协议、带设备、填参数表,一样不能少。”
电话那头静了一秒。“真要这么严?”
“越自己人,越得清楚规矩。”他说完挂了线,转头在运维日志里新增了一栏:“操作意图备注”,并设置为强制填写项。接着,他又加了一条规则——所有非值班人员的干预请求,必须提前十二小时提交申请,系统自动推送审批通知给老陈和他自己。
做完这些,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五点零七分。离下班还有五十分钟,但他已经不想等了。
他打开内部通讯群组,敲了三条消息:
“王姐,准备开个短会,半小时后。”
“老陈,你也参加。”
“议题:成果固化三项任务分工。”
消息发出两分钟,王姐藏不住好奇地回了个问号。老陈则默默点了已读,像是早就料到这一刻。
***
会议室灯亮着,没人关。刘好仃推门进去时,王姐正抱着文件夹找插座,老陈已经坐在角落调试投影。三人没寒暄,像齿轮咬合般自然进入状态。
“上周的数据站住了。”刘好仃站在白板前,没写一个字,“现在不是解释我们有没有问题,而是让大家记住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王姐点点头:“你是想把‘过关’变成‘招牌’?”
“对。”他拉开椅子坐下,“接下来三件事:第一,做一支客户见证视频,挑那些一开始不信、后来合作的人,剪成三分钟,放接待区循环播;第二,展厅电源说明牌重新设计,字体统一,内容清晰;第三,内部体验日要有标准流程,谁来都一样对待。”
老陈开口:“电源这块我能搞定,接口标准、电压范围、接地要求全列清楚就行。但视频……影像资料散在各个测试日志里,整理起来费时间。”
“我来筛。”刘好仃打开笔记本,“优先选三个客户:质疑最狠、提问最多、转变最明显。资料我今晚归总,明天上午发你初剪脚本。”
王姐眨眨眼:“你要亲自剪?”
“不剪,但得定调子。”他笑了笑,“咱这厂又不是拍电影的,画面不重要,话要真。”
“那万一人家不愿意露脸呢?”她问。
“那就只用声音。”他说,“或者打码也行,重点是原话。他们当初怎么骂咱们不敢公开数据,后来怎么承认改得实在——这些话比我说一百遍都有力。”
老陈点头:“内外一致,确实能加分。不过销售那边要是随便进进出出,会不会影响正式客户体验?”
“所以才要立规矩。”刘好仃调出刚才拟好的SOP草案,“报名、审核、签署知情协议、现场监督,一步不少。你负责技术监督,确保他们操作不越界。”
“行。”老陈应下,“但我得强调一点:任何手动调节,必须双认证登录,不然系统直接拦截。”
“加上去。”刘好仃在文档里补了一句,“顺便把今天那条日志也放进培训材料——什么叫‘规则面前无例外’,这就是例子。”
会议结束前,三人确认了时间节点:四十八小时内提交初稿,周五中午前完成首轮评审。王姐负责协调拍摄资源,老陈对接IT支持,刘好仃统稿并报备管理层备案。
散会时,天色已经开始暗下来。王姐抱着资料往外走,路过门口又折回来:“你说的那个周工……要不要先打个招呼?毕竟要用他的原声。”
“已经打了。”刘好仃看着手机通话记录,“他就一句话:‘你们当时认了错,也改了实,播吧,我不怕丢脸。’”
王姐愣了一下,笑了:“这话可以当片头语。”
***
晚上六点二十三分,主控室只剩两个人。
老陈还在核对电源模块的技术参数,手指在键盘上敲得噼啪响。刘好仃则一头扎进客户测试录像库里,一帧一帧地翻找那些曾被质疑的片段。
他找到一段录像:那位周工站在检测仪前,眉头拧成疙瘩,指着屏幕质问:“你们这个自检周期是不是人为调快的?真实运行哪有这么干净?”
画外音是当时的接待员,语气有点慌:“我们……确实是按规定来的……”
然后镜头晃了一下,切换到刘好仃本人的声音——那是他临时接手答疑时录的:“您说得对,我们之前确实没做到全程透明。但从今天起,每小时生成一次快报,开放原始日志查询,欢迎随时复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