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的赣北小城,晨雾还没散透,岐仁堂的木门就被轻轻推开了。门轴吱呀一声,惊醒了案头趴着的白猫,也惊动了正在整理药柜的岐大夫。
“岐大夫,您救救我吧!”一个略显沙哑的女声带着哭腔,说话的是城郊开小卖部的李桂兰,才四十出头,却显得比同龄人苍老许多。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衬衫,脸色蜡黄,眼下挂着浓重的青黑,头发随意挽在脑后,几缕碎发粘在汗湿的额角,一看就是熬了不少夜。
岐大夫放下手里的药戥子,抬眼打量着她:“别急,先坐下慢慢说。哪里不舒服?”
李桂兰拉过板凳坐下,刚一开口,眼泪就掉了下来:“我这病快折腾死我了!大半年了,总时不时发热,有时候又怕冷,尤其是下午三四点以后,浑身就像着了火似的,脚底板烫得能烙饼,晚上睡觉盗汗,枕头都能浸湿,口干得厉害,喝多少水都不管用。有时候热得头晕脑胀,昏昏沉沉跟喝醉了一样,要过好半天才能缓过来,严重的时候从傍晚热到天亮,整个人都快熬垮了。”
旁边正在研药的徒弟小宇停下手里的活,好奇地打量着李桂兰。他跟着岐大夫学了两年,还是头一次见这种又热又冷的病症。
岐大夫给李桂兰倒了杯温水,问道:“之前看过大夫吗?吃了些什么药?”
“怎么没看!”李桂兰叹了口气,“一开始以为是上火,自己去药店买了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吃了没效果,反而更难受了。后来又去诊所,大夫说我是炎症,开了些清热的汤药,喝了之后发热更厉害了,浑身没力气,连进货的力气都没有,小卖部都快撑不下去了。”
岐大夫点点头,伸出手指搭在李桂兰的手腕上,闭目凝神切脉。片刻后,又让她张开嘴看了舌苔,问道:“平时是不是睡得很晚?饮食也不规律?”
李桂兰连连点头:“可不是嘛!开小卖部就得早出晚归,凌晨四点就得去批发市场进货,晚上要等到十点多才关门。家里还有个生病的婆婆要照顾,孩子上高中,天天熬夜刷题,我也得陪着。有时候忙起来,早饭就啃个馒头,午饭随便对付一口,晚饭常常到半夜才能吃。”
“这就对了。”岐大夫收回手,对小宇说,“你摸摸她的脉,是不是细而无力,尺脉尤其弱?舌苔是不是少而干,舌尖偏红?”
小宇依言上前切脉,又仔细看了看李桂兰的舌苔,恍然大悟:“师父,还真是!这脉细是阴虚,无力是气虚,舌尖红是有虚火,对吧?”
岐大夫赞许地点点头,转头对李桂兰说:“你这病,不是真的上火,而是《黄帝内经》里说的‘阴平阳秘’被打破了。你长期操劳,熬夜耗伤肾阴,饮食不规律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阴液亏虚,阳气也弱,这叫‘阴阳俱虚’。肾阴是人身的‘津液水库’,《难经》说‘肾者,水脏也,主津液’,你这水库快干了,阳气没地方依附,就往上飘,导致你午后发热、脚底板烫,这叫‘阴虚阳浮’,可不是实火。”
李桂兰似懂非懂:“岐大夫,您说我不是上火,那为啥我口干得厉害,还总发热呢?”
“你想想,水库里的水少了,地里的庄稼是不是就干了?”岐大夫打了个比方,“你身子里的阴液不够,不能滋润脏腑,所以口干舌燥;阳气没有阴液制约,就像没了缰绳的马,到处乱窜,所以会发热。你之前吃的牛黄解毒片、清热汤药,都是寒凉的东西,就像往快干的水库里浇冰水,不仅不能补水,还会冻伤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论》说‘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所以你吃了之后反而更没力气,发热也更严重了。”
小宇在一旁补充:“师娘之前给我讲过,老式手电筒要是电池没电了,就会时而亮时而暗,有时候还会发烫,换了新电池反而可能短路。李阿姨这情况,就跟那没电的手电筒一样,是‘电量’不足,不是‘电路’短路,所以不能用‘灭火’的办法,得‘充电’。”
岐大夫笑着点点头:“小宇说得很形象。李桂兰这病,得‘滋阴’和‘补阳’双管齐下,就像给手机既用充电宝储能,又用发电机供电,才能让身体的‘能量系统’恢复正常。《景岳全书》里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就是这个道理。”
李桂兰急忙问道:“岐大夫,那您说我该怎么治?我这小卖部还得靠我撑着,婆婆和孩子也离不开我。”
岐大夫沉吟片刻,说道:“你这病,得分早晚用药,顺应人体阴阳消长的规律。《黄帝内经》说‘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清晨阳气初升,阴液相对不足,这时候要重点滋阴,给‘水库’加水;傍晚阳气渐衰,脾胃功能减弱,这时候要重点补阳,给‘发电机’加油。”
他转身走到药柜前,拿起笔开药方:“清晨你服用六味地黄丸,这药是滋阴的经典方剂,出自《金匮要略》,后来被钱乙整理成方。里面的熟地黄是‘滋阴补肾’的要药,《神农本草经》说它‘味甘,微温。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能给你身子里的‘水库’补充阴液;山萸肉能固涩阴液,不让水白白流失,《本草纲目》说它‘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能健脾利湿、清热凉血,帮助阴液运化,不让滋阴的药太滋腻,阻碍脾胃功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