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副药服完后,林晓梅亲自来到岐仁堂,脸色红润了不少,精神也足了。“岐大夫,我现在浑身有劲了,吃饭也香,出血完全止住了。”她感激地说,“要不是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岐大夫给她把了脉,脉象比之前有力多了:“你这脾虚的底子还没完全好,怀孕后气血消耗大,回去后可以用黄芪、党参炖鸡汤喝,每周喝两次,《本草纲目》说鸡肉‘温中,益气,补精’,正好辅助调理脾胃。平时还是要注意休息,别熬夜,情绪也别太激动。”
林晓梅一一记下,和王磊开开心心地回了家。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半年过去,林晓梅已经怀孕八个多月,肚子圆滚滚的,眼看就要临盆了。可这天下午,岐仁堂的门又被急促地推开,这次是林晓梅的婆婆李大妈陪着她来的,林晓梅脸色又有些发白,捂着肚子,眉头紧锁。
“岐大夫,又麻烦您了!”李大妈着急地说,“昨天晓梅在公司跟同事闹了点矛盾,气了一场,晚上就又开始流血了,还忽冷忽热的,说身上一阵热一阵凉,睡不着觉。”
林晓梅委屈地说:“本来客户那边出了点问题,我就够烦的了,同事还推卸责任,我忍不住跟她吵了几句,当时就觉得胸口发闷,晚上就发现又流血了,量不算多,但一直没停,心里也慌得很。”
岐大夫再次给她诊脉,这次脉象弦数,再看舌苔,舌质偏红,苔薄黄。“《黄帝内经》说‘百病生于气也’,又说‘怒伤肝’,肝主疏泄,负责调畅气血。你本就脾虚,气血不足,昨天一气之下,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扰动血分,气血妄行,所以又出血了;肝气不疏,正邪交争,就会忽冷忽热。”
李大妈不解地问:“岐大夫,上次是脾虚,这次怎么又跟肝有关系了?”
“人是一个整体,脏腑相互关联,”岐大夫解释道,“脾属土,肝属木,《难经》说‘木克土’,肝气郁结久了,也会影响脾胃功能。上次是脾虚为本,这次是肝郁为标,标本不同,治法自然也不一样。《金匮要略》说‘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现在她出血是因为肝气郁结化火,得先疏肝清热、凉血止血,等血止住了,再补脾胃固本。”
他再次提笔开方:“我给你开加味逍遥散。柴胡疏肝解郁,《本草纲目》说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能把郁结的肝气疏解开;薄荷助柴胡疏肝,还能清轻散热;丹皮、栀子清热凉血,《神农本草经》说丹皮‘主寒热,吐血,衄血’,栀子‘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正好清肝火、止出血;茯苓、白术健脾,防止疏肝药伤脾;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本草纲目》说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肝喜柔恶刚,用白芍能安抚肝气;再加点炙甘草调和诸药。”
他一边抓药一边叮嘱:“这药还是煎服,每日一副,分两次温服。服药期间,千万别再生气了,《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你现在怀着孕,情绪波动太大对自己和孩子都不好。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散散步,让心情平复下来。饮食上还是以清淡为主,别吃辛辣刺激的东西。”
林晓梅愧疚地说:“您说得对,我以后一定控制好情绪,不跟自己较劲了。”
三天后,王磊带着林晓梅又来了,这次林晓梅的气色好了很多,脸上带着笑容:“岐大夫,出血已经完全止住了,忽冷忽热的感觉也没有了,睡得也香了。”
岐大夫给她诊脉,脉象平和了不少:“肝郁已解,肝火已清,现在该固本了。《脾胃论》说‘脾胃一虚,百病由生’,你脾虚的底子还在,得继续补脾胃,才能让气血充足,稳稳地养胎。”
他这次开的还是补中益气汤,但剂量稍作调整:“黄芪减到二钱,党参一钱半,白术一钱半,再加少量砂仁理气和胃,让补药更容易吸收。再服七副,巩固脾胃功能。”
林晓梅服完药后,身体彻底稳定了下来。又过了一个多月,她顺利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宝宝。孩子满月那天,王磊带着林晓梅和宝宝,提着满满一篮水果来到岐仁堂,一进门就给岐大夫鞠了一躬:“岐大夫,真是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两次出手相助,我们娘俩真不知道会怎么样。”
岐大夫看着襁褓中白白胖胖的宝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用谢,治病救人是医者的本分。你媳妇这两次生病,其实都是现代城里人常见的问题——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绪波动大。《黄帝内经》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现在很多人都做不到这几点,尤其是年轻人,总觉得身体能扛,殊不知脾胃是后天之本,肝气是气血之帅,脾胃弱了、肝气乱了,身体自然会出问题。”
旁边的学徒小宇问道:“师父,那为什么同样是出血,第一次用补中益气汤,第二次用加味逍遥散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