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江南,城乡交界的岐仁路两旁,樟树的新叶绿得发亮,夹杂着晚樱落下的粉白花瓣,飘进街角那家挂着“岐仁堂”匾额的老药铺。匾额是樟木做的,边缘被岁月磨得温润,上面的三个字是岐大夫的祖父手书,笔力遒劲,透着一股子中医人的沉稳。
药铺里,药香混着陈皮的甘醇、当归的温润、白术的清香,慢悠悠地在空气中弥漫。岐大夫正坐在靠窗的八仙桌后,给一位老街坊诊脉。他年近五十,鬓角染了些霜色,穿一件月白色的棉麻长衫,手指修长有力,搭在患者腕上时,眼神专注而平和。桌案上,摊着一本翻得卷了边的《脾胃论》,旁边放着个竹制的脉枕,磨得光滑发亮。
“岐大夫,您再给我看看,这胃还是胀得慌,吃不下东西。”老街坊王婶皱着眉,一手按着肚子。
岐大夫收回手,微微一笑:“王婶,您这是脾虚气滞,之前给您开的陈皮茯苓茶,还坚持喝着吗?”
“喝着呢喝着呢,就是忍不住想吃点甜的,一吃就胀。”
“甜腻伤脾啊,”岐大夫拿起毛笔,在处方笺上写下几味药,“脾主运化,就像家里的柴火灶,您往灶里塞太多湿柴,火就旺不起来,食物自然消化不了。这次我给您加些炒莱菔子,帮着理气消胀,记得少吃甜食,多喝些小米粥。”
正说着,药铺的门帘被轻轻掀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进来的是一对年轻夫妻,女人穿着宽松的孕妇装,脸色蜡黄,嘴唇没什么血色,走路时脚步发虚,靠在男人身上才能站稳。男人则一脸焦灼,背着个双肩包,手里攥着一叠检查单,眉头拧成了疙瘩。
“请问,是岐大夫吗?”男人开口,声音带着些急切,“我们是听朋友介绍来的,我爱人怀孕六个月了,孩子长得慢,您给看看?”
岐大夫放下毛笔,示意两人坐下,指了指旁边的竹椅:“先坐下慢慢说,别着急。姑娘,你先把手伸出来,我给你诊诊脉。”
女人叫李梅,今年二十八岁,是城里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主管。没怀孕前,她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三餐基本靠外卖解决,要么是重油重辣的火锅烧烤,要么是甜腻的奶茶蛋糕。怀孕后,家里人想着要给她补身体,天天炖鸡汤、鱼汤,还买了各种人参、燕窝让她吃,可她偏偏没胃口,吃一点就觉得胀,浑身没劲,每天下午还总觉得身上发热,手心脚心烫得慌。
上周去医院做产检,医生说胎儿比正常孕周小了近两周,让她加强营养,可她实在吃不下,越急越焦虑,晚上也睡不好。朋友听说后,说自己当初怀孕时也有类似情况,找岐大夫调理了一段时间就好了,于是夫妻俩赶紧找了过来。
李梅依言伸出手,手腕搭在脉枕上。岐大夫的手指轻轻搭在她的寸关尺上,闭上眼睛,仔细感受着脉象的搏动。药铺里静了下来,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和远处马路上的车声。李梅的丈夫王强站在旁边,大气都不敢出,手里的检查单被攥得皱巴巴的。
片刻后,岐大夫睁开眼,又看了看李梅的舌苔——舌质淡白,舌苔薄腻,再问了问她的症状:“姑娘,你是不是总觉得浑身没力气,不想说话,吃饭没胃口,吃多了还胀得慌?下午的时候身上发热,但是摸着手脚又不算太烫,晚上睡觉容易醒,做梦也多?”
李梅连连点头,眼睛里泛起了泪光:“是啊岐大夫,您说得太对了!我这怀孕后就特别懒,走两步就喘,饭也吃不下,明明知道要给孩子补营养,可就是咽不下去。下午身上热得难受,心里也烦躁,晚上睡不好,总担心孩子出问题,您说我这到底是怎么了?”
王强也急忙插话:“大夫,我们家里炖了好多鸡汤、鱼汤,还有燕窝,她就是吃不下,逼她吃两口,转头就觉得胀得难受,有时候还会吐。您说这孩子长得慢,是不是营养不够啊?要不要再加点补品?”
岐大夫笑了笑,拿起桌上的《脾胃论》,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文字说:“你们别急,先听我说说。《脾胃论》里讲,‘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咱们人活着,全靠脾胃把吃进去的食物变成气血,滋养全身。姑娘这情况,就是脾胃虚弱了。”
他顿了顿,用手指了指药铺墙角摆着的一盆绿萝:“你看这绿萝,要是土壤贫瘠,浇水也吸收不了,叶子就会发黄,长得慢。孕妇的脾胃,就好比是胎儿生长的‘土地’,胎儿就像是土里的‘秧苗’。土地肥沃了,秧苗才能长得壮;要是土地贫瘠,就算你往上面堆再多的肥料,不仅没用,还会把秧苗烧了,或者让土壤板结,更不利于生长。”
李梅似懂非懂:“岐大夫,您是说我这脾胃不好,吃进去的补品都没吸收,反而给脾胃添负担了?”
“正是这个道理,”岐大夫点点头,“你没怀孕前,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已经伤了脾胃的元气。脾主运化,运化水谷,也运化水湿。你之前吃的外卖,重油重辣,甜腻食物又多,这些东西最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怀孕后,胎儿在腹中,又会耗损母体的气血,脾胃本来就虚弱,现在既要维持自身的需求,又要供给胎儿营养,自然就力不从心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