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我这记性,差点把正事忘了。”苏浩泽笑着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语气里带着长辈般的关怀,“时间过得真快。怎么样,这一个月,感受如何?”
“收获太大了,比我想象的还要丰富。”艾米的语气真挚而热烈,“以前在书本上、纪录片里看到的中餐文化,总觉得隔了一层。但这一个月,我是真真切切地摸到了食材,闻到了灶火气,看到了大家为了一道菜倾注的心血。我对华国的感情,尤其是对中餐的理解,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深刻和具体。”
她顿了顿,认真地承诺:“苏总您放心,回去以后,我一定会把我在这里的所见所闻,以及我尝到的那些有温度的味道,都分享给我的朋友们。我要好好给他们‘安利’咱们的中餐!以后谁要是来天海市,我第一个就推荐他来咱们膳时记!”
“好,那你可是我们免费的海外推广大使了!”苏浩泽幽默地回应,随即又像一位叮嘱远行徒弟的师父,拍了拍她的肩膀,“不过,回去了也别把在这儿学的基本功丢下。颠勺、刀工,得空还得练练,好歹是正经学了一场,别生疏了。”
艾米用力点头:“我一定会继续练习的!我已经买好了一套趁手的厨具,准备在家‘深造’了。”
这时,她从随身的笔记本里取出一个素雅的信封,郑重地递给苏浩泽:“苏总,这是我为您,也为膳时记准备的一份小礼物。”
苏浩泽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套精心设计的书签,正是艾米在会上提议的。
这套书签融合了四季节气美学的样式,线条流畅,意境优美,每一枚都透着独特的心思。
“这是我根据会议灵感完善的设计图样,已经联系好厂家了,可以直接打样生产。”艾米解释道,然后语气变得轻快而坚定,“设计费您可千万别提,这绝对不行。这就当我交的学费,谢谢您这段时间的倾囊相授。”
苏浩泽是知道艾米在行业内的设计报价的,这份“学费”着实不菲。他捏着那份沉甸甸的心意,看着艾米诚恳的笑容,终是没有再推辞。他眼底泛起温暖的笑意,将书签小心收好,点了点头:“好,那这份情谊,我就收下了。谢谢你,艾米。”
艾米也笑着,最后道了一声“保重”,便转身离开了茶室。
苏浩泽站在原地,目送那个充满活力又心思细腻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直到脚步声远去,他才低头又看了看手中的书签,脸上露出了一个混合着欣慰与祝福的复杂笑容。
艾米首先来到了后厨。
晚间的深度清洁工作已经完成,不锈钢灶台光洁如镜,各种厨具井然有序地归位。
空气中弥漫着洗洁精的清新气息,这是属于夜晚厨房特有的气息。
陈厨正坐在角落的小凳上,就着一盏昏黄的防潮灯,用软布一丝不苟地擦拭着最后一把切片刀,刀刃在灯光下反射出寒光。
几位帮厨也在做最后的收尾,水槽里传来细微的水声。
看到艾米红着眼眶走进来,大家都停了下来,厨房里顿时安静得只剩下冰箱低沉的运行声。
艾米走到陈厨面前,像一个月来无数次请教那样,恭敬地站定,然后深深地地鞠了一躬,声音有些哽咽道:“陈师傅,谢谢您!这一个月,给您添了好多麻烦,也跟您学到了太多……太多受用一生的东西。真的非常感谢您!”
灯光下,陈厨抬起头,昏黄的灯光柔和了他平日严肃甚至有些古板的面部线条。
他看着这个外国姑娘,从最初连菜刀都握不稳,切土豆丝像切薯条,到现在眼神里有了对火候食材的几分理解,甚至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脸上露出了一丝罕见的温柔。
他放下刀,没多说什么,只是默默站起身,走到墙边那个带锁,存放他个人工具和珍贵配料的小柜子前。
陈厨打开锁,从里面取出一个用淡黄色油纸仔细包好,四四方方的小包裹,转身递到艾米手里。
油纸包入手微沉,散发着混合的香料气味。
“丫头,拿着。”他的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这是我自己配的几味家常卤料香料,做些红烧、卤味的方子,用量、火候,都写在里面了。回去自己捣鼓吃的,能用上。”
这份礼物是艾米来学厨第一天,他就准备好了的。
难得有小姑娘对厨房感兴趣,还是个外国来的孩子,其实陈厨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只是没想到告别的时候来的这么快。
仿佛就是一眨眼的功夫。
陈厨顿了顿,看着艾米瞬间蓄满泪水的蓝眼睛,重复了那句他教导过无数遍:“记住,做菜如做人,心要静,手要稳。 走到哪儿,都别忘。”
这份来自“严师”饱含着实践智慧与殷切期望的临别赠礼,让艾米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下来。
她紧紧攥着那个还带着橱柜里淡淡药材和岁月气息的小包裹,用力地点头,哽咽得说不出完整的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