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论对话

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首页 >> 杂论对话 >> 杂论对话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流氓帝师 红楼之挽天倾 大明:我穿越成了朱祁镇 血色大明 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 银狐 三国:娶妻就变强,我不当人了! 李治你别怂 安西兵日记 亮剑:缴获无数,旅长恭喜我发财 
杂论对话 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 杂论对话全文阅读 - 杂论对话txt下载 - 杂论对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338章 徽商红顶商人

上一页书 页下一页阅读记录

这种“被迫经商”的基因,让徽商比其他商帮更具“吃苦精神”:在扬州卖盐的徽商,每年要往返徽州与扬州数次,徒步翻越黄山,坐船穿越险滩;在湖南做木材生意的徽商,要深入湘西苗寨,与山民打交道,甚至冒着被土匪抢劫的风险。正如徽州谚语所言:“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一丢”,丢出了遍布天下的徽商网络。

2. 水路通衢:借“三江之便”织就贸易网络

徽州虽多山,却有“三江”(新安江、富春江、长江)穿境而过,为徽商提供了低成本的运输通道。新安江连接徽州与杭州,富春江连接杭州与苏州,长江则贯通东西,将徽州与两淮、湖广、四川连为一体——这种“水路优势”,成了徽商突破地理限制的关键。

徽商的贸易路线,完全围绕水路展开:

- 上行线:从徽州顺新安江而下,将木材、茶叶、文房四宝(徽墨、歙砚)运到杭州、苏州,换取丝绸、棉布;

- 下行线:从扬州沿长江而上,将食盐、布匹运到武汉、重庆,换取粮食、药材;

- 跨境线:从广州通过海运,将茶叶、瓷器销往东南亚,甚至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抵达欧洲。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徽商发明了“分段运输”模式:在新安江险滩处设“转运站”,用竹筏运到平缓处换大船;在长江与运河交汇处(如扬州)设“堆栈”(仓库),囤积货物等待最佳售价。这种“因势利导”的运输策略,让徽州的山货能以最低成本抵达全国市场,也让徽商得以垄断“高附加值商品”(如盐、茶叶)的流通。

三、文化体系:“贾而好儒”的双重奏与宗族纽带的强联结

徽商最独特的标识,是“腰间别着算盘,手里拿着圣贤书”的“儒商”形象。他们将程朱理学的伦理观与商业实践深度融合,既以“儒”立身处世,又以“商”积累财富;同时,宗族制度如同“隐形的网络”,将分散各地的徽商联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形成“文化认同+血缘纽带”的双重保障。

1. 贾而好儒:在算盘与笔墨间找平衡

徽州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朱熹祖籍婺源),“尊儒重教”的传统深入骨髓。徽商虽以经商为业,却始终以“儒”为精神底色,形成“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生存哲学——

- 经商先习儒:徽商学徒入门,先学《论语》《孟子》,再学珠算、记账。老板常说:“不学儒,不知礼,生意难久”。许多徽商本身就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如歙县商人汪道昆,既经营盐业,又中了进士,还与王世贞并称“明代文坛两大家”,留下《太函集》记录商道心得。

- 用儒理经商:将儒家“诚信”“仁爱”转化为商业准则:卖茶叶“必拣精品,不掺碎末”;开典当行“遇贫者减息,遇急者缓期”;甚至在与外商交易时,也坚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被欧洲商人称为“东方的绅士商人”。

- 赚利后兴儒:徽商致富后,必做三件事:建书院(如歙县紫阳书院)、修族谱、刻书籍。他们认为“积金不如积书,积书不如积德”,比如盐商鲍志道在扬州建“安定书院”,免费收纳徽州子弟读书;休宁商人胡天柱(胡开文墨庄创始人)资助刊刻《四库全书》,获乾隆帝御赐“天开文运”匾额。

这种“贾儒互济”的模式,让徽商摆脱了“唯利是图”的商人标签,获得士绅阶层的认可——当苏州的文人嘲笑晋商“俗不可耐”时,却愿与徽商诗酒唱和,称其“虽商犹士”。这种“文化认同感”,成了徽商融入江南主流社会的关键。

2. 宗族纽带:祠堂里的商业“潜规则”

徽州的宗族制度,是徽商最强大的“组织武器”。在“聚族而居”的徽州,每个村落都有祠堂(族长办公地)、族规(行为准则)、族田(集体财产),而这些宗族元素,被徽商完美转化为商业资源,形成“宗族即商帮”的独特生态。

宗族对徽商的支撑,体现在三个层面:

- 资源共享:宗族为外出经商的子弟提供“启动资金”(从族田收入中拨付)、“人脉介绍”(推荐到同乡商号学商)、“风险兜底”(若经商失败,族田收入会接济其家人)。歙县郑氏宗族规定:“子弟外出经商,族中赠银二十两为盘缠,三年无成者,许归田”——这种“集体保障”,让徽州子弟敢闯敢试。

- 信用背书:徽商在异地做生意,只要说“我是徽州XX族的”,拿出“族谱”或“祠堂信物”,就能获得同乡信任。若有人违约(如赖账、以次充好),会被族长“开祠堂门”公开训斥,甚至“逐出宗族”,失去所有商业合作机会。这种“宗族信用”比官府契约更有效——因为“丢祖宗的脸”是徽州人最不能承受的惩罚。

- 信息网络:祠堂成了“商业信息交流中心”,各地徽商回到徽州,必到祠堂汇报“某地商机”“某行利润”,族长汇总后,再推荐子弟前往发展。比如乾隆年间,有徽商从汉口带回“茶叶涨价”的消息,祠堂当即组织200名子弟赴湖南种茶,次年获利翻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 乖,喊老公!不喊不喊就不喊! 谁与争锋 官场:被贬后,我强大身世曝光 明末边军一小兵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攀高枝 逍遥四公子 宰执天下 从1983开始 绝世武神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谍战:我其实能识别间谍 四合院,敢踹我,等着断子绝孙吧 三国:开局去荆州救关羽 废材又怎么样?照样吊打你! 故事在民间 我的年代,从四合院开始 麻衣相师 青云官路:从小职员到封疆大吏 
经典收藏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娱乐春秋 穿到汉末紧抱刘备大腿 流氓帝师 明末边军一小兵 贞观小闲王 大唐开局找李世民退婚 1627崛起南海 衣冠不南渡 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 大唐:开局发老婆,我赚大了 回到大明闹饥荒,我有无限物资 晚唐浮生 大明:流落教坊司的皇太孙 我的公公叫康熙 唐人的餐桌 贞观悍婿 朱由检:太祖有令!杀! 
最近更新明朝的名义 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 道藏辑要 状元一心打猎,皇帝三顾茅庐 玉符传奇 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 伪装者:被明镜震惊的我爆装备了 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史上最强县令 穿越成献帝,我为大汉再续三百年 笔架叉将军 穿越之原始之路 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 明末造反:我的盲盒能开神装 北疆战神:从边军小卒到杀穿蛮族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大明第一墙头草 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 穿越大秦:红颜助国兴 乾元盛世系统 
杂论对话 爱吃燕麦麸皮的念儿 - 杂论对话txt下载 - 杂论对话最新章节 - 杂论对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