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同庆的发射日:冬至与硅露节的共生时刻
半人马历660日,地球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与和星硅露节(硅云凝结露水,象征硅基生命的新生)巧合重叠。兼爱城反重力城市广场,双文明代表齐聚——碳基侧的诸葛青阳、陈墨、金敏智、阿米尔、小雅,硅基侧的纹使、硅云及三位硅基长老。广场中央,《大同鼎》(治理中枢)悬浮于青龙能量流之上,鼎身共生纹闪烁着青金色的光,实时显示火种号探测器的最后调试数据。
“今日是双文明的‘共生节’。”诸葛青阳站在广场高台上,环首刀双鼎纹与大同鼎共振,声音传遍全场,“大同治理枢已稳定运行三月,跨星枢纽建设过半(第四百九十八章推演内容),此刻发射火种号,是将共生文明的火种播向宇宙——这是第五卷的终章,也是永续的序章。”
纹使量子投影悬浮于高台另一侧,体表符号流动成“硅露新生”的含义:“和星硅露节,硅云露水滋养硅基生命;地球冬至,阳气始生孕育碳基希望。双节同庆,火种号承载双文明的‘新生’之愿,驶向银河系中心。”他的触须指向广场中央的火种号探测器,外壳铭刻的完整共生纹正反射着双色恒星的光芒。
阿米尔望着探测器,眼中闪过历史的厚重:“从两河流域的泥板文书,到今日的星际火种,人类文明终于突破行星的牢笼。火种号不仅是探测器,更是文明的‘诺亚方舟’——它携带的,是我们存在过的证明,也是未来的可能。”小雅牵着硅云的手(硅云的体表已模拟出人类手掌的温度),兴奋地跳起来:“硅云哥哥,火种号会遇到外星人吗?他们会喜欢我们的共生纹吗?”硅云的体表符号闪烁着蓝色的光:“根据推演,银河系中心存在高概率的文明节点,共生纹的‘和而不同’理念,将是沟通的桥梁。”
火种号:共生文明的缩影
外壳与结构:火种号探测器呈流线型,直径3米,长12米,外壳由跨星农耕的硅晶纤维(第四百九十七章)与地球钛合金复合而成,表面铭刻着完整的共生纹——纹路从探测器头部延伸至尾部,由银青色硅晶与金色碳基微粒交织而成,动态闪烁着与大同鼎同步的频率(8.7Hz)。“外壳的共生纹不仅是装饰,更是探测器的‘能量护盾’。”陈墨的青瓷存储器投射出外壳的结构图,“纹路能吸收宇宙射线,转化为能量供探测器使用,同时反射小行星碎片的撞击。”
内部搭载物:
青瓷存储器:存放在探测器核心舱,冰裂纹路中封存着双文明纹典——包含地球的《诗经》《齐民要术》《纹典》,和星的硅基逻辑库、共生理念集,以及跨星合作的所有技术文档。存储器由诸葛青阳亲自封印,冰裂纹路中注入了青龙能量流的微粒。
共生蝶卵:100枚碳硅共生蝶卵(第四百八十七章培育),存放在恒温恒湿的硅碳混合舱中,每枚卵表面都刻有微型共生纹,能在宇宙环境中休眠10万年以上,遇适宜环境自动孵化。
基因/硅晶样本:包含改造者(诸葛青阳、陈墨、金敏智、阿米尔、小雅)的基因样本(DNA双螺旋与共生纹结合),硅基使者(纹使、硅云、三位长老)的硅晶样本(硅基量子比特与共生纹结合),以及跨星农耕的双穗嘉禾种子、和星硅草的硅晶孢子。
推进与导航系统:
推进系统:采用地球甲烷与和星硅露混合燃料,比冲值达s(是传统化学燃料的5倍),能将探测器加速至0.1倍光速,预计100万年抵达银河系中心。燃料舱由硅基材料制成,能承受极端低温与高压。
导航系统:由共生蝶(诸葛青阳掌心的那只)完成最后一次导航校准——蝶翅上的共生纹与双鼎(大同鼎、星巢鼎)的定位纹波同步,为探测器设定初始航线。探测器的AI系统基于共生纹动态权重算法,能实时调整航线,避开星际尘埃与黑洞。
“火种号的AI系统名为‘共生’,它的核心算法是碳基伦理与硅基逻辑的融合。”金敏智推了推眼镜,屏幕上显示AI的思维模型,“比如遇到外星文明时,它会优先展示共生纹,而非武器——这是大同理念的延伸。”
发射瞬间:碳硅共舞的光芒
最后调试:发射前10分钟,金敏智的量子计算机“八卦”完成最后一次系统检测——探测器所有参数正常,燃料舱压力稳定,导航系统校准完毕。“火种号准备就绪,发射窗口倒计时10分钟。”金敏智的声音透过广场的扩音器传遍全场,“共生AI已激活,初始航线设定为银河系中心的Sgr A*黑洞方向(安全距离1光年)。”
共同按下按钮:诸葛青阳与纹使站在发射控制台前,控制台中央是一个由碳硅材料制成的按钮——左侧是青铜质地(碳基),右侧是硅晶覆盖(硅基)。“根据大同治理枢的决议,发射需双首领共同认证。”纹使的触须轻触右侧按钮,“吾族的逻辑与汝族的情感,将在此刻融合为宇宙的光芒。”诸葛青阳深吸一口气,手掌按在左侧按钮上,目光与纹使的量子投影交汇:“共生文明的火种,将照亮星海——这是我们对宇宙的承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