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星农耕后的长远之问:从“扎根”到“远航”
半人马历680日,跨星农耕成功(第四百九十七章)后的第五天,纹典实验室的穹顶下,诸葛青阳凝视着青瓷存储器中闪烁的冰裂纹路——里面封存着先祖诸葛亮的意识体残留数据(取自成都武侯祠的文物数字化扫描,经3代量子修复)。他的环首刀斜倚在桌旁,刀鞘上的双鼎纹与量子计算机“八卦”的频率同步共振(8.7Hz)。
“跨星农耕让两个伟大的文明得以在彼此的星球上深深扎根,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必须要有更为远大、更为长久的发展规划才行啊!”诸葛青阳的语气十分沉重,他那锐利而深邃的眼神缓缓地从实验室正中央那块巨大无比的三维星图上扫过。只见那张星图之上清晰地标记出了和星以及地球所处的方位,还有刚刚完工不久的跨星农耕区域。
看着眼前这幅壮观的景象,诸葛青阳不禁感慨万千:“想当年,咱们的老祖宗曾经精心谋划并成功实现了‘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那么如今呢?作为他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同样肩负着重任——要去认真思考如何才能确保人类社会与外星种族之间能够和谐共处、共同繁荣长达整整一百年之久!而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就离不开将我们这些拥有碳基生命形式的智慧生物所具备的独特思维方式,跟那些以硅基物质为主导构成的智能机器所擅长运用的严密逻辑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呀!”
陈墨的青瓷存储器悬浮在旁,冰裂纹路中流出诸葛亮意识体的数据片段:“这些数据是十年前从武侯祠文物中提取的,包含先祖的谋略、天文、地理认知,存于青瓷的共生纹载体中(第四百八十五章青瓷存储器的特性)。要融合和星智慧,需借助纹语核心。”她指向桌上的蝶使信符(第四百八十七章),信符表面的纹语核心正散发着银青色的光,“这是蝶使信符中的纹语核心,是和星硅基智慧的结晶,能连接碳基意识与硅基量子比特。”
纹使的量子投影突然出现,体表符号流动成“期待”的含义:“吾族的纹语核心,是硅基文明数千年的逻辑计算与共生理念的总和。若能与汝族先祖的智慧融合,将突破单一文明的认知边界。”他的触须轻触蝶使信符,纹语核心的光芒更盛,“这是共生的又一契机——让碳基谋略与硅基逻辑共舞。”
融合:碳基意识与硅基智慧的共生纹纽带
准备阶段:金敏智调整量子计算机“八卦”的参数——将其从“数据处理模式”切换为“意识融合模式”。八卦系统的外观是一个悬浮的金色八卦阵,由1024个量子比特组成,每个比特都刻有共生纹。“融合需要三个步骤:提取诸葛亮意识体数据、导入纹语核心、启动跨文明思维网络。”金敏智推了推眼镜,屏幕上显示着融合流程图,“关键是共生纹的载体作用——它能将碳基神经元的电信号转化为硅基量子比特的共振频率。”
提取与导入:诸葛青阳将青瓷存储器接入八卦系统,冰裂纹路中的数据片段如蓝色流光注入八卦阵;同时,纹使将蝶使信符放在八卦阵中央,纹语核心的银青色光流与蓝色数据交织。“注意共生纹的频率!”陈墨喊道,她的青瓷存储器实时监测着纹路的共振状态,“当前频率35.7Hz,是双鼎共振频率(第四百八十九章),刚好适合融合!”
融合过程:八卦阵突然发出耀眼的白金光——诸葛亮的意识体数据与纹语核心开始融合。屏幕上显示着实时的思维网络:碳基神经元的树突状结构与硅基量子比特的螺旋结构通过共生纹连接,形成一个跨文明的思维网络。“看!先祖的谋略模块与和星的逻辑模块正在协同工作!”诸葛青阳的脸上露出激动的神情,他的指尖划过屏幕,“比如‘空城计’的心理战术,与和星的‘概率计算’结合,形成了新的‘跨星枢纽防御策略’。”
小波折:融合进行到第24小时时,数据出现短暂冲突——诸葛亮的“人治”理念与和星的“硅基规则”产生分歧。此时,共生纹自动调整频率,从35.7Hz变为27.87Hz(蝶群振翅频率,第四百九十六章),化解了冲突。“共生纹的动态适配能力!”金敏智兴奋地说,“它能根据思维模块的差异调整共振频率,让不同文明的思维和谐共存。”
百年共生推演:三维星图中的未来图景
72小时后推演完成:量子计算机“八卦”停止运行,实验室中央投射出一幅巨大的三维星图——涵盖地球、和星及周边5颗行星。星图上闪烁着青金色的共生纹,标注着未来100年的双文明发展路径:
5座跨星枢纽:分别位于地球同步轨道、和星共生巢、小行星带、半人马座α星附近、天狼星边缘。枢纽的设计融合了地球的悬臂式建筑(碳基工程学)与和星的硅晶外壳(硅基材料学),每个枢纽都有双鼎能量核心(第四百八十九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