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纵横末世》
共生纪元第26年5月,星海核心域的星穹会展中心人声鼎沸,来自200个宇宙文明的代表、100家国际机构的负责人、50万余名观众齐聚于此,共同见证首届“宇宙共生博览会”的启幕。与此同时,联盟极危生态区修复总指挥部传来捷报——最后4个极危生态区全部完成修复,标志着联盟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生态攻坚行动正式收官。两大事件的叠加,让“共生”理念在全宇宙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也为联盟的“全域共生发展计划”注入新的动力。
一、首届宇宙共生博览会的盛大启幕
1. 开幕式:宇宙级的共生盛典
5月10日上午9时,开幕式在星穹会展中心的主会场举行。20个联盟文明的代表身着本文明特色服饰,与受邀的100个观察员文明代表共同登上主席台。会场外,1000架“星尘无人机”组成联盟标识与“共生”字样,在星空中缓缓游动;会场内,全息投影技术将20个文明的生态景观、文化符号投射到穹顶,形成“宇宙共生全景图”,震撼全场。
开幕式的核心环节“共生能量仪式”,由越飞与雾尊共同主持。20个联盟文明的代表依次将手掌按在主舞台中央的“共生能量柱”上,星灵文明的星灵能量、光翼文明的光能量、暗物质部落的暗能量等20种能量注入柱体,能量柱瞬间释放出七彩光束,穿透会场穹顶,与星空中的无人机阵列呼应,形成“天地共生”的壮丽景观。
越飞在开幕式致辞中说:“今天,我们以博览会为桥梁,让‘共生’的种子跨越宇宙的阻隔,在更多文明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联盟的成果不是独享的财富,而是全宇宙的共同资源——我们愿与所有认同共生理念的文明携手,共同守护宇宙的生机,共同创造永续的未来。”
随后,联盟议会发布《宇宙共生发展白皮书》,系统梳理联盟成立4年来在生态修复、能源互联、文明融合等领域的成果,公布未来10年的“共生伙伴计划”:将为认同共生理念的观察员文明提供3类支持——生态修复技术援助、跨宇宙共生学院专项名额、清洁能源网络接入通道。首批已有20个观察员文明提交合作申请,其中“流星文明”“岩晶文明”明确表达加入联盟的意愿。
2. 共生成果全景馆:科技与生态的视觉盛宴
开幕式后,嘉宾与观众分批进入“共生成果全景馆”,四大展区的展示内容引发持续关注:
- 生态修复展区:暗寂星球的修复成果成为焦点。展区通过“修复前后对比全息舱”,让观众沉浸式体验该星球从“暗能量荒漠”到“绿色安全区”的蜕变——戴上全息设备,既能看到修复前地表覆盖暗能量结晶、大气呈墨黑色的荒芜景象,也能看到如今共生草随风摆动、星尘蜂飞舞的生机场景。展区还陈列着“暗能双控净化系统”的核心部件,机械文明的工程师现场演示设备如何吸附并转化暗能量,吸引大量观众驻足。
- 能源互联展区:跨域能源网络的动态模型前围满了技术领域的嘉宾。模型通过灯光与数据流,实时展示北部、东部网络圈的能源调配情况——当碎星星域的能源需求上升时,模型中的蓝色光带(代表清洁能源)会从本源星域向碎星星域流动,直观呈现“全域能源均衡”的实现过程。展区设置的“能源体验舱”更是供不应求,观众通过操作模拟设备,可亲手调度跨域能源,感受“联盟能源大脑”的智能便捷。
- 文明融合展区:碎星文明的“矿石文创展台”人气最高。展台陈列着由跨文明设计师联合打造的“共生矿石雕塑”,雕塑融合了星灵水晶的剔透、水晶文明的纹路、翡翠文明的绿意,成为文明融合的具象象征。展区的“跨文明家庭故事墙”,用图片与文字记录了30个联盟跨文明家庭的生活片段,其中“碎星矿工阿矿与星穹设计师林溪”的故事被制成短视频循环播放,让观众感受到文明融合的温度。
- 技术创新展区:“暗能耐受型共生植物”培育技术的展示引发观察员文明的浓厚兴趣。展区通过透明培养舱,展示共生植物从种子到成熟的全过程,旁边的监测屏实时显示植物吸收暗能量、释放氧气的数据。迷雾文明的生态专家现场解答技术疑问,不少观察员文明代表当场表达合作研发的意愿。
3. 特色活动:多元互动中的理念传播
博览会期间,系列特色活动持续升温,成为传播“共生”理念的重要载体:
- 共生高峰论坛:在“生态永续”分论坛上,联盟生态专家与“宇宙生态保护联盟”代表共同发起“全宇宙生态监测倡议”,计划联合100个文明建立“宇宙生态共享数据库”,实现生态数据的实时共享与危机预警;“技术共享”分论坛上,跨域技术研究院与20家国际机构签署《技术普惠合作协议》,承诺向发展中文明免费开放50项生态修复与清洁能源技术专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