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百官声讨,又有乔禄手握罪证,朝曦下令软禁淑妃,立即搜宫!
不过一个时辰就从淑妃宫中找出不少罪证,其中就有没有用完的草药,淑妃矢口否认。
但看见了那封和自己笔迹一模一样的书信时,她不敢置信:“这,这是假的,臣妾从未谋害过皇上,也未曾写过书信。”
找到的不止是淑妃和柳家谋害皇帝的书信,其中还有给后宫妃嫔下绝子药的书信。
消息一出,第一个坐不住的就是祺贵妃,气冲冲地去找淑妃算账,对着朝曦哭得梨花带雨:“皇上,前几日淑妃给臣妾做了几盘点心,没想到竟在点心内下毒,呜呜,皇上……”
中招的不止是祺贵妃,还有筠良妃一个。
太医摸到脉象时,她眼前一黑直接晕了过去。
“不,不,这些草药都不是臣妾的,臣妾不曾下毒谋害。”淑妃摇头,说什么都不肯承认。
朝曦目光渐沉,指了指淑妃身后的贴身宫女送去慎刑司审问,两个宫女不过半天就招了事实。
淑妃谋害皇帝,祸害北梁妃嫔已成事实,当即被褫夺妃位。
与此同时再爆出云国在边关一带动作频频,接连少了数十个守卫将士,烧杀掠夺,被边关将士逐一上报。
接连两件事爆出,引起巨大民愤。
朝曦即刻快马加鞭写了封书信赶往南牧,半个月后接到回信,又得到了祺贵妃的母族支持。
翻过了年,朝曦突然下令要御驾亲征平定云国,夺回已失领土,还边关百姓一个平稳。
百官劝阻
朝曦却早已令六部尚书足足筹备了三个月。
……
“御驾亲征?”
消息传到边关已是四月,乔书吟至今还是灰扑扑的模样,任谁也看不出是个女儿身。
“公子,皇上要御驾亲征,这次不是相爷,您猜错了。”霁蓝提醒。
乔书吟抿了抿唇。
从白天坐到了天黑,仰着头看着天上的繁星,心口处酸涩的厉害,左右两侧还有霁蓝和寒霜陪着。
不记得过了多久,月亮退下变成了日出,从泛白到大亮,她坐起身两眼一眯,嘴角泛起淡淡的讥讽。
七月
京城大军出发
皇帝率军赶往边关一带。
十月
第一次开战
浩浩荡荡的队伍厮杀声震耳欲聋,乔书吟站在山坡上,骨子里仿佛有一股热血被激起,欲要冲出去却被霁蓝和寒霜死死拦住。
“不,不成,公子您从未上过战场,这是去送死啊。”两丫鬟吓坏了。
当初说好了是来战场开开眼,可没说过上战场啊。
乔书吟急得不行。
十一月
大军修复城墙,筑起堡垒囤积粮草。
十二月
云国大军偷袭
人群里乔书吟一眼就认出了马背上的朝曦,手提长剑,身披银色铠甲在乱战中厮杀。
她皱起眉头,盯着看了好一会儿。
又是一年冬
边关下起了雪,接连几场战大捷,军心振奋,不少人私底下议论皇上没有半点架子,同吃同住。
这次许是粮草充足的缘故,加上皇帝御驾亲征的势气,一鼓作气用了四个月破了两座城。
也是这一年乔书吟跟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厮杀,满脑子里只有家国,不停地厮杀,赤红了双眼。
噗嗤。
胳膊被划了一刀长长的口子。
鲜血流出。
乔书吟紧咬着牙,继续拼杀。
这场战足足三日后才分出个胜负,对方溃败而逃,北梁也未曾乘胜追击,对面是一座大山,地形复杂。
主帅下令原地安营扎寨,就地休息。
她回到军营时,两个丫鬟见她胳膊受伤,心疼得不行,她却摇头简单包扎了一下。
“公子,您回京城吧,何必吃这种苦头呢。”霁蓝心疼道。
乔书吟摇头:“我从出京城就没想过再回去。”
“那您不要老爷了吗?”寒霜惊呼,不明白自家主子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放着好好的相府千金不做,偏要做泥腿子,小小年纪糟蹋得不像样,浑身上下大大小小的伤口。
乔书吟道:“等这场战事结束,父亲也可告老还乡,颐养晚年。”
至少她就是这么想的。
夜色渐黑营帐外起了风雪,宛若刀锋刺骨,乔书吟和霁蓝两个人刚领了棉袄回来。
半路上,一道熟悉的身影就站在那。
月色皎洁给他周身融了一道光晕,他歪着脑袋一脸认真地听着身边的副将在说什么。
一群人浩浩荡荡将他围在最中间。
风雪打湿了他的头发,一个不经意间的抬眸,朝曦站在那,皱起长眉。
他停下脚步。
身边的人也纷纷跟着停下来,朝曦飞快收回视线:“你们先去营帐等着,朕稍后就来。”
“是。”
乔书吟看见那个背影的时候扭头就走,霁蓝跟在身后走得太快险些还被绊了一跤。
再抬头,走到拐弯处时迎面碰了个正着。
她扬起眉头一脸疑惑地看着来人,笑嘻嘻地打了个招呼:“这位老兄也是去领衣裳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