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张起灵的任职事宜,谭威心中轻松了几分,迈步走向内院。
此时穆莱正抱着谭薇薇在廊下玩耍,小家伙看到谭威,立刻伸出小手咿呀叫着。
谭威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女儿,在她粉嫩的小脸上亲了一口,逗得薇薇咯咯直笑。
他抱着女儿来回走动,听穆莱说着薇薇今日的趣事,学会了抓东西,还能发出 “爸爸” 的模糊音节,温馨的时光让他暂时忘却了军务的繁忙。
约莫半个时辰后,谭威将薇薇交给穆莱,对一旁的刘硕吩咐道:“备马,去军械营。”
刘硕应声而去,很快牵来两匹骏马。
谭威翻身上马,直奔军械营而去,该营由经验丰富的岳朋主持,不久前刚合并了原制造西蜀连弩的田大哈所部,实力大增。
营内分工明确,既有专门打造弓、弩的工匠,也有研究野炮制造的技师,还配备了熔炉、锻锤等先进设备,是圭圣军武器装备的核心生产地。
谭威此行,正是为了将诸葛连弩交给工匠们研究仿制,提升圭圣军的远程作战能力。
谭威片刻不耽误,策马直奔 “烟台” 街道的军械营,这片区域是营州军工生产的核心,铁器营、铠甲营、战车营等十余个工坊沿街道两侧分布,熔炉冶炼的火光冲天而起,锻锤敲击的 “叮叮当当” 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铁器与炭火的气息。
营内工匠们各司其职,有的埋头锻打剑身,有的精细打磨弩箭,有的组装战车车轮,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
军械营统领岳朋本在铁器营的熔炉旁,与工匠们一同调试新铸的铁胎弓,听闻谭威到来的消息,立刻放下手中的工具,在围裙上擦了擦油污,快步迎了出来。“属下参见都督!不知都督今日亲临,有何吩咐?”
岳朋躬身行礼,语气中满是恭敬。
谭威摆了摆手:“不必多礼,叫黄大锤、田大哈、玄机、张巧手他们几个过来,我有重要物件要让大家看看。”
岳朋心中好奇,连忙让人去传唤军械营的 “五虎上将”,这五人是营中最顶尖的工匠,各有所长:岳朋擅长整体统筹,黄大锤专精铁器锻打,田大哈是连弩制造老手,玄机精通机关设计,张巧手则以精细装配闻名。
不多时四人便匆匆赶来,与岳朋汇合在军械营议事厅。
谭威示意刘硕打开随身携带的盒子,两张古朴的诸葛连弩展露在众人眼前。
五人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纷纷围拢上前,眼神中满是惊叹与激动。
田大哈伸手轻轻抚摸着弩身,喃喃道:“这。。。这真是诸葛连弩!我钻研连弩三十年,终于见到真品了!”
张巧手则凑近机括处仔细观察,口中念叨:“这弩枪的机关布局,比咱们仿制的精巧太多了!”
玄机忽然开口:“不对啊,诸葛连弩按记载应有望山(瞄准装置),怎么这两张没有?”
岳朋闻言,指着弩身前端的箭槽说道:“玄机你有所不知,诸葛连弩的特点是‘一弩十矢’,箭槽需并列放置十支箭矢。若是加装望山,必然会遮挡箭槽,影响箭矢装填与发射,所以真品本就没有望山。咱们之前仿制时画蛇添足加了望山,反而违背了原设计的巧思。”
玄机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原来如此!是我拘泥于书本记载,忽略了实际使用逻辑。”
一旁的黄大锤虽看似粗鲁,身材魁梧,满脸虬髯,手上布满老茧,此刻却条理清晰地说道:“《晋书?舆服志》中记载诸葛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你们看这箭槽长度,正好能容纳八寸铁矢,机括处的弹簧片弹性十足,想必发射力道不弱。”
众人这才想起,黄大锤虽是铁匠出身,却是江南书香门第之后,还曾中过秀才,学识功底远超常人。
岳朋感慨道:“咱们此前复制诸葛连弩,一直卡在箭槽容量与发射力道的平衡上,如今有了真品参考,这些技术难题总算有了突破方向!”
谭威看着五人热烈讨论的模样,心中暗自欣慰,有这些顶尖匠才,圭圣军的军械制造定能更上一层楼。
玄机仍不服气,指着弩身争辩道:“即便箭槽影响望山安装,也不能说明诸葛连弩本就没有!说不定这两张是残缺品,或是后世仿制品,才缺失了望山部件!”
谭威拿起一支配套的八寸短铁矢,又指了指弩身上的箭匣:“玄机你看,这弩用的是八寸短矢,箭匣容量正好十支,发射时靠箭匣供弹。若加装望山,不仅遮挡箭槽,还会因短矢射程较近失去瞄准意义,诸葛连弩本就是近距离速射武器,无需精准望山,实战中靠‘十矢连发’形成火力压制。”
一番话有理有据,玄机一时语塞,只能盯着连弩默默思索。
黄大锤忽然抛出一个关键疑问:“《晋书》说‘一弩十矢俱发’,这‘俱发’究竟是十箭同时射出,还是上弦后连续发射?若是同时发射,力道分散,射程与杀伤力都会大打折扣,不符合诸葛武侯的巧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