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房的典吏来到校场,挑选了几队杂兵,命令他们负责押送贼寇前往益州。
随后,他对余下的乡兵宣布:“你们现在可以解甲归田了,不要耽误了春耕的时节。”
乡兵们愕然,他们的兵饷还未发放。
更何况,他们刚刚立下战功,理应得到一些赏赐才是。
崔子晋心生疑虑,他隐约感觉到林峰似乎有什么计划,但并未深思,他骑上自己的马,离开了县城。
乡兵们虽然在校场上有些喧哗,但终究没有闹出乱子。
林卒长的赏赐已经让他们心满意足,即便官府没有额外的犒赏,他们也并不在意。
成群结队的乡兵们离开校场,沿途夸夸其谈自己的剿匪经历,仿佛每个人都化身为了战无不胜的战神。
----------------
西沟村。
狗子领着几人刚踏入村落,便巧遇了几位正欲下田劳作的村民。
“狗子,你不是跟着你家少爷去当兵剿匪了吗?”一位村民好奇地发问。
狗子笑容满面地回应:“我回来了,是来报喜的。我家少爷平定了贼寨。青龙寨从此更名为华夏村,县令已经把那片土地赏赐给了我家少爷。”
村民们惊愕片刻,随后兴奋地奔走相告:“林家小郎攻占了青龙寨,县令将那片土地赏给了他!”
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开,四周的村民们纷纷前来道贺。
李家院内。
原本在房中纺织的女眷们听到喜讯,都聚集到了院子里。
一些动作迅速的村民已经赶到了林家,争相传递着喜讯。
“林家的娘子们,你们家小郎攻下了青龙寨,县令赏赐了大片的田产。”
“你们真是好命啊,将来等着享清福吧。”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狗子也回到了林家。他一进院子便恭敬地跪下磕头,然后汇报道:“大夫人、二夫人、三夫人,少爷派我回来报信。”
“林哥可好?”周氏急切地询问。
狗子立刻回应:“托二夫人的福,少爷一切安好。我们已经攻下了青龙寨,少爷现在已被县令任命为华夏村的村长。”
“什么村?”大伯母王氏不解地问。
“就是原先的青龙寨及其周边地区,现在统称为华夏村,这个名字是少爷起的。”狗子解释道。
王氏继续追问:“林少爷让你带回什么消息?”
狗子答道:“少爷让我接夫人们和少奶奶们去华夏村。”
“这么快就要去吗?”周氏有些惊讶。
狗子解释说:“过几天去也可以。”
听到这话,周氏心中的担忧烟消云散,她知道儿子那边一切顺利。
随着消息的传开,院子里的村民越来越多。婶婶忙着烧开水,田小荷与花娘则不停地给来访的乡亲们倒水招待。
就在这时,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我也来沾沾喜气。”
王氏转头一看,原来是高福到了。
“高村长!”王氏领着林家女眷们行礼道。
院中的村民们也纷纷向高福问候。
高福好奇地问道:“林家这是要搬迁吗?”
王氏坦诚相告:“是的,过几天就搬。到时候还得请高村长多多关照。”
“那是自然。”
得知林家即将搬离,高福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为了示好,他主动提议:“我在县城的马员外那里有些交情。如果你们愿意,我可以帮忙牵线搭桥,以后青龙寨的茶叶可以考虑卖给他。”
王氏闻言感激地说:“那真是太好了,多谢高村长的帮助。”
此时,一位村民忍不住发问:“林大娘子,你们搬过去后,我明年还能来找你学纺织吗?”
王氏略一思索后回答:“当然可以啊,只要你愿意学,随时欢迎来找我。”
儿子身居曾经的匪巢,王氏、周氏和姜氏不免有些担心。
隔天,她们便前往高家,希望能借得车辆与人力准备搬家。
高福立刻着手组织人手,热心相助。
一天之后。
林峰刚刚安顿好大伯母、母亲、婶婶,以及自己的三位妻子和妹妹之后,狗子急匆匆地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少爷,鲁大哥回来了。”
林峰闻讯立刻起身相迎。
“听闻鲁大哥以前贩卖过私盐,与深山中众多逃户颇有交情?”林峰含笑探询。
鲁鸿光颔首道:“确实如此。”
林峰继续说道:“待寨中事务处理妥当,还想劳烦鲁大哥告诉那些逃户,我这里土地广袤,只要他们愿意来投,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鲁鸿光拍着胸脯,豪爽地应道:“只要不再受官府的剥削,他们定会来。大山里的日子委实艰难,此事就交给我吧!”
林峰好奇地询问:“以往山寨建设房屋,是采取何种方式?”
鲁鸿光解释道:“通常是效仿官府征召徭役的做法,虽然不提供工钱,但会确保口粮。”
林峰听后心生一计,他打算通过雇佣村民并支付工资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声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