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彤总,你就别打趣我了。”王常田也笑了笑,语气轻松,但切入主题很快,“我找你,还能为了什么事?当然是《美人鱼》这档子事儿。”
“哦?王董有何高见?”张彤彤的语气也正式了一些,带着询问。
王常田没有绕圈子,直接表明了态度:“彤彤总,咱们是自己人,我就不拐弯抹角了……我们光线,作为这个项目的参与者,也是天眼的合作伙伴,总不能置身事外,光看着你们在前面冲杀吧?”
张彤彤在电话那头微微一笑,她大概猜到了王常田的意思,但还是故意问道:“王董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很简单。”王常田语气诚恳,“你们天眼要退出,我们光线肯定跟着退出。咱们是重要的战略盟友,当然要共同进退。亦妃还是我们光线的股东呢,于公于私,我们都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掉链子,自己留着份额,那不成看你们笑话了嘛?”
这番话,王常田说得情真意切,既点明了双方的盟友关系,又抬出了柳亦妃是光线股东这层关系,将光线的立场清晰地传递了过去。
张彤彤那边沉默了两三秒钟,似乎在消化这个消息,或者是在判断王常田的真实意图。随即,她的声音带上了更多的暖意:“王董,你这么说,我真的很感动,也替小简谢谢你。不瞒你说,这事儿闹得,我们压力也很大。王董能这么旗帜鲜明地支持我们,共同承担,这份情谊,我们天眼记下了。”
她这话不是客套。在商言商,光线完全可以选择独善其身,杨简也没要求光线做什么,只是在喇裴康北江智强说通以后,让光线支持天眼影业的决定,没有让他们退出《美人鱼》出品方行列。
现在,王常田能主动提出共同退出,无疑是对天眼影业最强有力的支持,虽然在天眼影业看来,这样的支持其实可有可无,但人家能这么表态,那当然是好事。
“哎,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王常田摆摆手,虽然对方看不见,“不过彤彤总,我这边也有个不情之请。”
“王董你直说。”
“既然决定要退了,那就要争取个好价钱。”王常田恢复了商人的精明,“你们那边接触的潜在买家,如果他们来找你们谈,麻烦你顺便帮我们问问,我们光线手里这10%的份额,他们有没有兴趣一起打包收了?价格嘛,自然跟着你们的报价走。你们谈成什么价,我们就按比例跟什么价。也省得我们再去单独找买家,分散谈判精力。”
王常田这一步棋走得非常聪明。他将光线的份额捆绑在天眼系的份额上一起出售,有几个明显的好处:
首先就是借势,借助天眼系在谈判中的主动地位和强势要价,光线可以轻松享受到更高的估值溢价,避免了单独谈判可能被压价的风险。
其次是省力,无需光线自己组建谈判团队去和各大资本周旋,全部交由经验丰富、且更了解内情的天眼影业团队主导,光线只需在最终协议上确认即可。
第三就是巩固双方之间的关系,这进一步表明了光线对天眼的信任和依赖,将双方捆绑得更紧。
张彤彤是何等聪明的人,立刻明白了王常田的意图,这根本无伤大雅,反正最后光线也是要自己签字确认,于是她便爽快地答应道:“王董,没问题,这都是小事儿。后续有任何买家表现出明确意向,我都会第一时间将我们双方份额打包的方案提出来。价格方面你可以放心,肯定按照统一标准,绝不会让光线吃亏。”
“哈哈,那就太好了!有彤彤总出面,我就放心了。”王常田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笑声也爽朗起来,“对了,杨老弟最近还好吧?代我问个好。”
“小简那边都挺好,谢谢王董关心,我会转达的。他现在应该是哈萨克斯坦那边,《火星》马上收官。”张彤彤笑道,“那王董,先这样,我这边有个会。我们这边一有进展,就随时跟你那边同步。”
“好,保持联系。”
挂了电话,王常田脸上露出笑意,感觉整个人的心情都更加地舒畅了许多。仿佛看到了这笔“人情投资”和“信誉投资”所带来的回报。
他走到办公桌前,按下内部通话键:“通知一下,半小时后,管理层开个短会,通报一下关于《美人鱼》项目的后续处理决定。”
张彤彤在接完王常田的电话后,心情颇为不错。毕竟,能有一家大公司这么明确支持她们,这自然是件好事。她立刻将这个最新情况通过微信汇报给了杨简。
杨简的回复很简单,只有四个字:“知道了,按计划办。”
张彤彤整理了一下思绪,开始梳理接下来可能接触的买家名单和优先级。阿里的张强已经预约了通话,乐视的张召估计很快也会正式接触,藤讯影业和万达影业虽然还没动静,但绝不会缺席。
窗外,BJ的秋意更浓,寒风卷着落叶,预示着冬季的来临。但在华夏影视资本的战场上,却因为一部《美人鱼》,提前点燃了硝烟弥漫的战火。这火,烧的是真金白银,燃的是江湖地位,考验的是人性与利益的平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