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两个小小蒙童的心中,一定非常思念那个连年未曾回家的父亲,才会这般句句离不开“爹说过”。
此刻,吴希真正为这一家的遭遇感到了动容,并彻底下定决心要管一管这件事。
“孩子,来,把你的书给我。”
吴希轻轻抚了抚小男孩的脑袋,并将其人怀中紧抱着的书籍接到手中。
只见陈旧残破别的封皮之上,明确写着“千字文”三个大字。
这是这个时代仍旧十分流行的蒙学读物,毕竟此时《三字经》尚且没有问世。
“你们能认得多少字?”吴希轻声询问着。
“认不得太多,爹走之前才帮我们寻到了这本书,还没来得及教我们读几页就被当官的带走了。”小女孩奶声奶气道。
“对,大爹爹又不识字,也就没人教我们了。爹经常说,希望我们好歹认些字,总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小男孩补充道。
吴希不由得有些感慨,华夏民族望子成龙的风气是贯穿古今的,这两个孩子的父亲大概也是有些见识,知道了认字读书的重要性,便存下了一个教导自己孩子识字读书的愿景。
虽说他大概也并不指望自己的孩子,一下子便能够成为神童,乃至于考中科举改变家族命运,但若是识些字能去城里做些事情,比如账房先生之类的,总好过一辈子窝在这山村里面强。
吴希于是便认真拿起书本,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导起两个娃娃读书来。
由于之前有教导小吴思的经验,故而这两个小孩子倒是得到了,吴希已经比较成熟的教导方式的讲说。
但两个孩子毕竟太小,也才过去一刻钟而已,他们便渐渐记不住新字。
于是吴希干脆向韩三索要了些纸张,复又让韩锐去外边,向老夫妻索要了两个相对细小,且已经炭化的木枝充作了炭笔。
继而便就着灯火,带着两个小孩子在小案子上写写画画起来。
许是受到了吴希那认真态度的感染,夹杂着对这两个小孩子的怜爱,韩锐自觉主动地承担起了对那个小男孩的教导任务。
总之时间就这样一点点流逝,直到文火终于将鸡肉炖熟,已经是差不多一个时辰之后的事情了。
那老丈端来冒着白气的鸡汤,而老妇人则是呈上几块不知是什么原料的馍馍。
“几位贵人,请用些吃食吧。”
老丈端来鸡汤之后,复又回到外面打来些自家酿制的米酒,方才落座请吴希等人用饭。
两个小孩子仍各自依偎在吴希和韩锐的身边,并不愿离去,就那样眼巴巴地看着桌上的鸡汤,不住吞咽着口水。
老妇人言语宽慰道:“娃们,等贵人吃完了,大娘娘再用鸡汤给你们煮些好吃的,咱们先回屋子吧。”
几岁大的小孩子,正是嘴馋的时候,此时哪里肯跟随祖母离开。
不过这两个小家伙倒也都算懂事,只是眼巴巴看着吴希而已。
吴希当然不觉得该让两个小孩子饿着,而自己却在这里大快朵颐的。
“老丈、老夫人,且让两个娃娃跟着一起吃点吧,不碍事的。”
“这咋能行,说出去还以为我家没有待客之道呢。你们两个娃娃,怎地这般不懂事?”
随着这老丈眼睛一瞪,开口便不由得加重了几分语气,直将这两个小孩子吓得几乎哭出声来。
吴希和韩锐见状连忙手忙脚乱去哄,好半天才将对方的情绪安抚下来。
吴希和韩锐都有些幽怨地望向老丈,不过毕竟人家也是因为对自己的尊敬才这样,于是两人总归是不好作色的。
“老丈,虽说客随主便,但今日须是你有求于我,便由我来做主。两个小娃娃也好,还是老妇人也好,便都一起来用一餐吧。”
吴希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老夫妻俩却也是无话可说,不过老妇人却是连连摆手拒绝了邀请,兀自回房间休息去了。
吴希无奈,又将目光投向侍立在一旁的韩三:“三哥,你也坐下一起吃吧。”
韩三一直以来谨守主仆之道,从不曾与吴希同桌用餐过,此时自也是一阵推辞。
不过他最终还是拗不过吴希,于是也只得勉为其难地坐到了西向末座。
“老师,你吃鸡腿。”
机灵的小女孩不知何时改变了对吴希的称呼,倒是让吴希微微有些恍然,几个月之前他还是跟在苏轼身边,老师、老师叫个不停地学生,如今竟也有人喊他作老师了。
不过,他也只是笑了笑,此时小孩子喊出的这句“老师”,与自己喊苏轼的那句“老师”,分量尚且是并不相同的。
但毕竟人家叫出了这声老师,并把他眼中最珍视的鸡腿夹到了吴希碗中,他总归是不能不有所表示的。
“乖,小娃娃才要多吃些肉,好快些长身体。”吴希笑着将碗中与鸡腿相连的鸡爪掰下,留在了自己的碗碟之中,却将鸡腿喂到了小女孩嘴边。
小女孩还要推辞,吴希却是板着脸道:“长者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