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郭靖黄蓉夫妇正在等候,且二人面色有异,杨过心知肚明,坦然道:“郭伯伯,郭伯母,想必二位是为罗伊等人的去向而来吧!”
“非是我有意隐瞒,只是事出突然,时机稍纵即逝,还来不及向二位细禀。”
郭靖摆手道:“过儿,你我之间不必如此。”
“你安排既人手行动,其中必有缘由。”
“不知,可是与江北水寨有关?”
“正是。”杨过颔首,将朱猛探得刘秉忠可能已秘密抵达蒙古水寨,以及自己判断此人乃蒙古此番阴谋核心,决意冒险截杀的计划和盘托出。
“刘秉忠乃忽必烈臂膀,智计深远,此人若在,后患无穷。”
“若能借此机会将其除去,或可打乱蒙古全盘部署,襄阳便会多一线生机。”
郭靖与黄蓉听完杨过的情报与分析,皆是一阵后怕。
他们知刘秉忠之名,此人运筹帷幄,屡出奇谋,是蒙古人稳定漠南与汉地统治的关键人物之一。
若真让其阴谋得逞,襄阳乃至大宋的处境将更加险恶。
黄蓉冰雪聪明,思绪电转间,结合此前杨过等人带回的,关于蒙古汗国正在筹备再次西征的零星情报。
一个惊人的可能性瞬间在她脑海中成型。
她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靖哥哥,过儿,我或许明白忽必烈为何在此刻选择以英雄大会为契机,行此险招,而非直接大军压境了!”
“哦?”郭靖和杨过同时看向她。
黄蓉快速梳理着思路,语速不由加快:“蒙哥汗雄心勃勃,意在西域乃至更远之地。”
“蒙古国必然会重启西征。”
“而西征乃是举国之力出征,势必会从各地抽调大量精锐前往。”
“如此一来,必定导致蒙古国内兵力空虚,那忽必烈手中能动用的力量恐怕也有限!”
她顿了顿,继续分析,语气愈发肯定:“忽必烈无力,或者说,在得到国内全力支持前,他不敢轻易发动全面南侵!”
“否则一旦大军在襄阳城下受挫,或是陷入僵持局面,不仅损兵折将,更可能影响其大汗兄长的西征大计。”
“甚至会动摇他在蒙古内部的地位和资源分配!”
“所以,”杨过眼中精光一闪,接口道,“他才会费尽心机,搞出这英雄大会。”
“是试图以最小的代价,从根本上瓦解我大宋的武林力量和精神支柱?
“若此计真能一举成功,襄阳失去重要奥援,他日后只需派遣偏师南下,甚至传檄而定?”
“不错!”黄蓉重重一拍手,“正是此理!”
“忽必烈此举是要‘以巧破力’,妄图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战略利益!”
“这也能解释为何刘秉忠会突然南下。”
“因为此计关乎蒙古国绝整体战略,不容有失!”
想通了此节,三人心中豁然开朗,同时对蒙古的谋划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黄蓉看向杨过,神色郑重:“过儿,你的判断没错。”
“刘秉忠在此局中至关重要,若能截杀他,确实能给予忽必烈沉重一击,甚至可能破坏蒙古人的下一步计划。”
“我赞同你的行动!”
郭靖也沉声道:“此獠危害甚大,若能除之,的确是一大幸事。”
“只是江北乃蒙古势力范围,风险极大,你们行动时务必要小心。”
杨过见郭靖黄蓉均表支持,心中一定,道:“郭伯伯郭伯母放心,罗伊与公孙清皆是经验丰富之辈。”
“我已命他们见机行事,若事不可为,绝不强求。”
然而,就在杨过话音刚落不久,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朱猛一脸风尘仆仆地快步走入,脸上带着一丝沮丧与焦急。
“教主!”朱猛来不及喘匀气息,急声道,“刚接到江北飞鸽传书,刘秉忠一行,已在一个时辰之前,离开军营,向北疾驰而去!”
“罗伊长老他们……慢了一步,扑了个空!”
“什么?!”杨过眉头瞬间紧锁,拳头不由自主地握紧。
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让这条大鱼从眼前溜走,实在可惜。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失望,沉声道:“通知罗伊,计划取消,所有人立刻撤回南岸!”
“是!”朱猛领命,匆匆而去。
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刘秉忠的提前离开,说明此人谨慎到了极点,也意味着蒙古方面的计划可能已经部署完毕,只待发动。
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感,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与此同时,江北蒙古水寨,公孙止的营帐内。
帐中酒气弥漫,公孙止正与阿其那对坐饮酒。
得到了忽必烈功成之后裂土封侯的承诺,公孙止心中一片火热,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位极人臣、风光无限的前景。
他举杯向阿其那示意,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大祭司,今日王爷将此重任交予你我二人,可见信任之深!”
“待大事一成,那时你我便是开国功臣,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