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沉默,有些不敢回答这个话题。
“说一说吧,蒙将军,孤很想听你们这些将军说一下。”
“大的战争已经结束了,以后都是对外的战争,是该改一下了,公子。”
说完这句话,蒙恬立马闭嘴,不再继续说下去,随后把马匹放缓,慢慢的跟在扶苏的身后。
“是啊,是该改一下了,但要怎么改呢?”
扶苏想着,随后又抬起头看着天幕。
...
大唐。
高宗时期。
“陛下...”
武氏跪在台阶之下,神色凄然。
“朕也不想这么早就把你打入冷宫的,媚娘。”
“可天幕已经暴露了。”
李治神色十分平静的看着下方跪坐的武氏。
“说真的,朕也没想到,你竟然会有那么大的野心。”
“朕一直以为,你野心的终点,就是皇后位置。”
“可实在是没想到,你竟然一直想着朕坐着的这个位置。”
轻笑着摇了摇头,李治似乎在说什么无关紧要的事。
“陛下,臣妾真的没机会了吗?”
“全天下都已经知道了你以后要当皇帝了,你说,你还有机会吗?”
“诺,这是宗室发来的文书,必须要让朕废了你。”
李治扔下一堆文书扔到武氏的面前,随后又抱起一堆文书说道:
“这是三省发来的文书。”
“这是军队发来的文书。”
“媚娘,全天下都让朕废了你。”
武氏没有说话,只是把头埋在地上,她知道,能决定她命运的,只有李治这位皇帝,而不是什么宗室和三省还有军队。
“以后就待在冷宫吧,不要出来了。”
李治神色淡然的挥了挥手,随后示意旁边候着的宦官把武氏拖出去。
“陛下...”
此时的武氏,也知道再也没有机会了。
看着被拖出去的武氏,李治的眼睛内有一抹不忍,但看着那些文书,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妇人之仁。
“本想再利用一下你的,媚娘。”
“可天幕暴露的太快了,朕也快要出手了。”
“所以就这样吧。”
“本来你该被直接处死,可还是留你一命吧。”
李治摇了摇头,随后又拿起一份文书看了起来。
...
大明。
洪武年。
应天城外的一处村庄。
朱元璋带着朱标和几百名名侍卫走在小道之上,侍卫都分散离的很远一点点跟着。
两人的身边就几名侍卫和一名宦官紧跟在身后。
“这麦子快要熟了。”
朱元璋走到田边,伸手摸了一下小麦的麦穗。
“好久没这样出来走过了,父亲。”
朱标伸了一个懒腰,随后带着回忆的神色说道:
“还记得在元末的时候,我和母亲经常到田地间来看粮食成熟的情况。”
“嗯,那时候咱在外面打仗。”
背负着双手,朱元璋很悠闲,从逃难之后,他好久都没有这样悠闲过了。
“老人家,这麦子要熟了吧?”
走过一个拐角,朱元璋忽然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在除杂草,顿时上前搭话。
“嗯?”
老人家听到声音,埋着的头抬了起来,看见朱元璋身后拿着刀的侍卫,还有他身上穿着的华丽衣服,顿时把头往后缩了缩。
“你们是城里的贵人?”
“哎!老人家,算不得贵人,咱们是做生意的,想收点粮食,来应天附近看看。”
“噢。”
老人家这下才把提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一点。
“快熟了,还有个把月吧。”
“今年这的收成好不好啊?老人家。”
朱元璋也不嫌脏,把衣袍脱掉扔到朱标的手上,然后直接梭下田间,走到老人的旁边。
“还行吧,比前几年好多了。”
“以前啊,兵荒马乱的时候,哪还能这么悠闲的除草哦。”
“有些兵爷急着抢粮食,麦子都还没长好,直接叫人来抢。”
“我也打不过别人,也不敢打。”
“那时候我就只是看着心疼啊,多好的粮食...”
老人家说着说着,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一直在叨絮着。
“也是我年纪大了,不然就像我儿子,直接被抓着去充军。”
“以前他还在的时候,都是他来收拾这些的。”
“可他不在了,走的时候,孙子也没留一个,就只剩我一个和家里的老婆子。”
“老婆子啊,就在家里做饭,等会晌午的时候,就会把饭给我送来。”
朱元璋和朱标两人没有打断他的话,只是默默的听着。
并且朱元璋听得很是认真,时不时的还点点头附和着说道:
“那你们村里还有其他的年轻人吗?老人家。”
“年轻人?”
“有,前两年战乱结束,回来了十几人,但大多都是缺胳膊断腿的。”
“能帮忙料理田间事的,还是只能靠我们这些老人。”
“你说那些缺胳膊断腿的,都顶个什么事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