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过去,海荣智造和君兰科技向总公司回馈了约5000万净利润,这笔收入除了用于新公司初步费用外,林天也准备开开辟新产业。
本地生活领域,欣喜餐饮打开了“吃”的板块。还有穿、行、住三大块。
林天决定发力出行领域。目前的市场,各种打车软件层出不穷,但是就是没有一个绝对强势的平台,属于是群龙混战。
但是切入战场,需要有一个流量入口,用户不会平白无故去下一个打车软件。于是,君兰视频上线了打车板块试行打车模式。
另一边,海辰控股成立海光生活有限公司,负责业务运营。前期在锦城、果城试点,投放了5000辆共享电动车、以及签约了5000辆网约车,目前是全兼职模式。
同时在招聘了大量运维以后,集团总员工已经突破6000人。中层管理基本由系统提供人才。
时间来到5月中旬。
有不少君兰文娱的用户已经习惯了在海光公司的车打车,独立APP的呼声越来越高。
君兰科技也为其大力研发,通行证继续通用。
另外,君兰文娱发现,君兰系需要一个流量中台,来构筑用户习惯。仅仅依靠君兰视频、君兰阅读还远远不够。
与海光生活通气以后,决定以海乐生活app(打车app)为基础,结合视频、阅读,打造流量中台,并在后期加入社交、群组功能。以及整合本地生活的“吃”领域。
这样一家资本进入本地生活这个领域,在这个领域厮杀的高得生活、镁团出行、滴答打车都感受到一股威胁。红东秒送、蓝淘闪购、镁团外卖,都有竞争的地方。
海辰集团在本地生活领域的动作,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前有欣喜餐饮在“吃”的领域崭露头角,如今又以“海乐生活”APP强势切入“行”的核心战场,并野心勃勃地试图将“吃”、“行”、“娱”(视频/阅读)乃至未来的“穿”、“住”融于一个“流量中台”之中。这种依托于庞大文娱生态(君兰通行证2000万+用户)、资本雄厚(海辰控股输血)、且打法凶悍(初期就重资产投入5000辆共享电单车+5000辆网约车)的新玩家,让原本就厮杀惨烈的本地生活巨头们——高得生活(出行)、镁团(到店+外卖)、滴答(出行+货运)、红东(即时零售)、蓝淘(电商+本地生活)——瞬间感受到了凛冽的寒意。
巨头震动,各出奇招:
1. 高得出行(核心战场:出行) - “壁垒森严,补贴绞杀”
核心焦虑: 出行是生命线,海乐生活直接掏心窝子!尤其海乐背靠君兰文娱的巨大流量入口(视频内嵌打车),初期用户获取成本极低。
策略:
天价补贴2.0: 在锦城、果城及周边辐射区域,推出史无前例的“百亿出行补贴季”。新用户首单低至1分钱,老用户每单立减最高50%,司机端则大幅提高冲单奖励和高峰时段翻倍奖励。目的明确:用钱砸晕用户和司机,让海乐生活无人可接、无单可派!
独家合作绑定: 向签约的租赁公司和司机施压,要求签署或延长排他性合作协议,威胁停止合作甚至追索违约金,切断海乐生活的司机供给。
流量入口反击: 加速与短视频、地图、社交等非直接竞品(但用户重合度高)的APP合作,购买开屏广告、信息流推荐位,甚至寻求在对手APP内嵌打车入口(如蓝淘、红东),对冲君兰视频的入口优势。
舆论导向: 雇佣水军和自媒体,唱衰海乐生活“重资产模式不可持续”、“运维混乱体验差”、“数据安全存疑”。
2. 镁团(核心战场:外卖+到店 - 间接影响) - “固守核心,合纵连横”
核心焦虑: 海乐生活整合“吃”(欣喜餐饮)和“行”(打车/电单车)的野心,未来必然威胁其外卖和到店业务(用户去吃饭/玩,可能用海乐打车,未来也可能用海乐点餐/订座)。
策略:
商家壁垒加高: 对平台上的餐饮、娱乐商家(尤其与欣喜餐饮定位相似的中高端品牌)进行深度绑定或施压:
签署更严格的独家或优先合作条款(尤其在线上营销和配送)。
提高对入驻海乐生活(或其未来可能整合的“吃”平台)商家的佣金惩罚。
利用其强大的地推团队,向商家灌输“海辰是玩票的,迟早退出”的观念。
补贴巩固外卖护城河: 在锦城、果城等重点城市,加大外卖用户红包和会员优惠力度,稳住核心用户。同时优化配送算法和骑手激励,确保体验不滑坡。
拉拢高得,共御强敌: 主动寻求与高得在用户数据(非核心隐私)共享、联合营销(打车送外卖券、点外卖送打车券)上的合作,构建“镁团-高得”小生态,对抗“君兰文娱-海乐生活”的流量闭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