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陶埙里的远语余音
二十四世孙在旧物架上发现只陶埙,孔眼蒙着细尘,吹一口气,呜咽的声从陶土深处滚出来,像远语在山谷里打转。他用布擦拭埙身,指腹蹭过古朴的纹路,说:“这是太爷爷太奶奶的远语埙,声里裹着海风,一吹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老者取来松节油,给埙孔做了些润滑,再吹时,音准忽然清亮了些。“当年你太爷爷在船上吹过这样的埙,”他说,“雾大时吹三声,岸上的人就知道船要靠了。”暮色漫进屋子,陶埙放在窗台上,月光顺着孔眼钻进去,像给远语镀了层银边。孩子说:“等明天太阳晒透,远语就会顺着阳光爬出来,漫到巷口去。”
第四百二十四章 图书馆的“记忆远语简”
图书馆的木盒里藏着卷竹简,竹片边缘已经发脆,上面的墨字被潮气洇得模糊,像远语在纸上走了远路。二十四世孙轻轻展开,竹简发出细微的裂响,他说:“这是太奶奶写给远方亲戚的信,每个字都走了三千里水路,所以才这么累。”
管理员找来细毛笔,孩子们蘸着清水在模糊处轻描,想让远语更精神些。有片竹简上,水痕连成了只候鸟的形状,二十四世孙指着说:“这是送信的鸟停在上面了,把翅膀的影子留作记号。”木盒旁渐渐堆了些新削的竹片,孩子们在上面写自己的话,说要让新远语陪着老远语,别让它们太孤单。
第四百二十五章 远巷里的“故事远语辙”
通往码头的老巷,路面被车轮碾出深深的辙痕,雨后积着水,像远语在辙里歇脚。孩子们踩着水洼跳,溅起的水花落在辙边,像给远语添了些新的标点。“太爷爷太奶奶的船,当年是不是也在浪里留下这样的辙?”二十四世孙蹲在辙旁,看水里的云影慢慢流走,“这道深的是‘思念’,那道浅的是‘盼归’。”
老者往辙里铺了些细沙,车轮再碾过时,沙粒聚成小小的丘,像远语堆的坟。“给老辙垫点软的,”他笑着说,“省得远语走得脚疼。”有个赶车的老把式路过,看着辙痕突然叹口气:“这纹路像我年轻时,拉货去关外,车辙里的远语,走一年才能到家。”
第四百二十六章 贝壳串珠的“时光远语链”
孩子们把贝壳用麻绳串成链,挂在陶埙的吹口处,风吹过时,贝壳相撞的脆响混着埙的余音,像远语在和自己对话。“贝壳说‘海边的事’,陶埙答‘山里的事’,”二十四世孙转着链珠,“它们在说隔着山水的牵挂呢。”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贝壳上,链影在墙上晃成虚线,像远语走的路。老者指着有个小孔的贝壳:“你看这孔是被浪打穿的,当年漂在海里,听过无数船的远语,现在挂在埙上,倒成了最好的传声筒。”
第四百二十七章 老相机的“光影远语帧”
博物馆把陶埙的余音、辙痕的水影、贝壳链的虚线拍成照片,连成“光影远语卷”。卷尾留着块空白,二十四世孙用墨笔在上面画了条路,一头接着老巷,一头扎进云海,他说:“这样远语就能顺着路走,不管多远都能到家。”
管理员在空白处贴了片干枯的船票,说:“这是当年的船票根,带着远语的体温。”有天午后,阳光透过照片,墨画的路影在墙上伸得很长,像真的有人沿着路在走,脚步声里都带着风尘仆仆的远语。
第四百二十八章 课堂上的“爱的远语轨迹”
历史课上讲驿站,老师问:“爱会不会像驿站的信使,在远语里留下轨迹?”二十四世孙举起手里的陶埙:“会!太爷爷太奶奶的爱,像陶埙的余音藏着山海的远语,像竹简的墨字藏着水路的远语,像车辙的沙粒藏着陆路的远语,就像远语藏在轨迹里,再远也走不丢。”
他在纸上画了张地图,从老巷到海边标着无数个小点,说:“这是远语歇脚的地方,每个点都藏着句‘想你了’。”老师把孩子们的地图拼在一起,连成一张大网,风过时,纸页哗啦响,像无数远语聚在一起,说着跨越山海的惦念。
第四百二十九章 清明的“纸鸢远语宴”
清明这天,孩子们在巷口放风筝,风筝尾巴系着写满字的纸条,像串远语要往天上飞。二十四世孙把贝壳链挂在风筝线上,说:“太爷爷太奶奶,看我们的远语呀,风会把它们送到云上面去。”
全家人仰着头看风筝,老者给每个孩子的纸条上盖了个木章,章上是艘小船:“这是当年船上的印记,盖了章,远语就不会迷路。”纸鸢在风里摆呀摆,纸条上的字被吹得鼓起来,像远语在伸懒腰。孩子们把断了线的风筝捡回来,说要让落在地上的远语,在土里长出新的牵挂。
第四百三十章 含羞草的“记忆远语绒”
孩子们发现,含羞草放在陶埙旁,叶片会比平时张得更开,叶背的绒毛沾着细小的陶土粒,像藏着埙的远语。“这是太爷爷太奶奶的远语落在草上了,”二十四世孙用指尖弹了弹绒毛,陶土粒簌簌落下,“它们怕被风刮到别处,才抓得这么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